村网通总站 月星村 643012.nync.com 欢迎您!
shinebloom 辉熊先森 2018-04-11
更多关于仪陇檬垭胡氏谱碟主题: [谱碟]本支胡氏递及谱 (3)
CATALOG 一、胡氏世谱序 二、胡氏世系 1、得姓前嫡祖递及谱 2、得姓后嫡祖递及谱 3、本支胡氏世系传递及迁徙史
1 胡氏世谱序—魏徵 余卧病谢政,而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以告余曰:予胡氏之先,出自帝舜有虞氏之裔。帝舜本姬姓,因居妫汭,以妫为氏。子商均,封于虞。迨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于陈,以奉帝舜祀,子孙以谥为氏。后为楚灭,子孙辄去国。 至汉有讳(高早成)者,为灵朔孙(按一载从孙),景帝时,吴王濞反,公统兵(按隋大尉周亚夫统兵)拒之,遂擒吴王,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之临泾,是为胡氏之始祖也。子钦为阳翟令,钦二子曰建、曰安,建移家河东,擢渭川令,治甚有声,安仕临邛令,遂居临邛,为临邛派。 建子孝先,举茂才,为深阳邑长子二:沂、浩,沂举明经,为邑都令,政绩著闻。浩官彭城令,遂家四川,为内江派。沂子宽,渔阳大守,宽生二子曰冕。曰录(下永),冕累转大司徒,录(下永)好古博雅,三转六安丞,迁衡阳,为衡阳派。冕子微,拜谏议大夫,微生三子:长昌宗,次昌裔,又次昌胤,昌宗以孝行著名,拜谏议郎,无嗣。昌裔以孝行闻于献帝,授都水教谕。昌胤隐居天目山,以孝廉拜议郎。 昌裔子勇行,仕上蔡长,迁寿春,为寿春派,一传崇德再传达,达传质,质传威,威传来降(按《晋书》威子奕),未详其后。 昌胤子敏行,举茂才拜黄门侍郎,敏行子好德,进车驾尚书,好德二子:遵叟,遵征,蠕蠕有功,封武始侯,叟无详。 遵三子(按应子六):长广。次奋,又次烈,广进散骑常侍,奋从司马懿伐辽东,以功封夏阳子,其后未详。烈与钟会伐蜀,会反,烈子世元,率部下士卒攻杀会,其后未详。 广子壹(按《北史》广子喜)拜凉州刺史,壹子忠进车驾侍郎大司马,忠生三子:世贵、世爵、世荣,世贵失传,世爵封武始侯,世荣未详。 世爵子国珍,袭父爵进封安定郡公。国珍二子:麟祥。凤祥。麟祥拜殿中尚书,凤祥迁桂林(按《北史》国珍,与皇甫氏无子,以兄真主子僧洗,字湛辉过养为嗣子,后继娶梁氏生子祥字元吉,袭全封历位殿中尚书、中书监、侍中。改封平凉郡公。僧洗亦历位中书监。侍中,封濮阳郡公。僧洗非殿中尚书是凤祥又何来迁桂林耶?),为桂林派。 麟祥三子: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子藩,迁豫章(按可疑),为豫章派。履约以父荫衡阳邑男。履坦迁福清(按可疑),为福清派。 履约子鼎,封苞信伯,鼎二子承仁,安仁,承仁迁阳曲,为阳曲派。安仁仕为都官尚书,子韶擢行台郎,韶二子:戬、谐,戬历任青,徐、冀三州刺史,谐未详。 戬子觊,觊子绩,即学颜之父也,累官散骑常侍,拜侍郎不起,及予以贞观八年登仕籍(按官御史中丞),而支庶相析谱可概睹矣。 学颜又伏而言曰:古者,天子胙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土,则各命之氏,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家,各按其氏系,以宗法行世禄之典。而太史公往往以世家氏系,拊循其众焉,是以联族而不散。教隆于上,而俗美于下,有自来矣。 春秋之衰,遭赢秦之乱,而诸侯公卿大夫各自吞并,又当兵燹战伐崩离革命之际,与夫荐相仍,亡徙道路山谷,奴隶牛马者不可胜数,是以世家巨室,求其魏晋以采之族,尚不可得?而况秦汉以上之氏系乎?甚或再传以后,昭穆邈不可考,盖经秦汉之兵疑,与夫亡徙道路奴隶牛马者有之,此予所以悲怆饮泣而谱之,庶或后世子孙不失其宗也,嗟乎予之所为谱者若此。而大夫德望朝廷,名播海宇,其能为予施一言于兹编,以为后劝乎? 某伏读而题之曰:窃按周礼,宗以族得民以礼。大传亦曰: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而人道备矣。 古者有大宗,有小宗。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合而言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此之谓人道之大端也。 按胡氏之系,自秦以上,不可得而考,自汉以下,乃颇可著,而世多闻人显仕,迄今八百余年,其所分支合派,灿然可考,苟非簪缨相继,其谁能保传之乎?余闻大圣人有言曰:自仁率亲,自义率祖,是编也,可以昭百世矣。 大唐贞观十六年(642)秋九月吉日秘书监检校侍中太子太师钜鹿郡公魏徵(魏征) 撰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邢州钜鹿郡(今邢台市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 胡氏家谱序—李白 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吾友胡珲,字璞山,其祖颉,仕唐,归老林泉。珲因隐居云台之麓,常养白鹇。予访至其宅,见其家谱,始晰胡氏出自商均,商均之子,孟曰拘孟,仲曰毁仲。拘孟生相丁,相丁生太辛,太辛生太丙,太丙生昌圉,昌圉生亚丁,亚丁生思幕,思幕生冥差,冥差生公召,公召生鞠拘,鞠拘生祁菟,祁菟生璮庚,璮庚逃匿山泽,不知所终。毁仲生珀,珀生耆,耆生良,良生兴,兴生克,克生弗,弗生虢仲,虢仲生宇,宇生合元,合元生丕,丕生珍,珍生玄通,玄通生恢,恢生抚,抚生伯盛,伯盛生奢,奢生整,整生元则,元则生述,述生悠,悠生伸和,伸和生宝昂,宝昂生志,志生雅,雅生次豹,次豹生敷,敷生节,节生超,超生逊,逊生庆,庆生禹,禹生文科,文科生阏父为周陶正。阏父生满,武王克商,以元女太姬配满,封国于陈,以奉舜祀。弥年寿考,谥曰胡公,其庶子丹,以谥为氏,遂姓胡氏,三十七世而至君祖颉。溯自用秦汉魏,以历晋隋而至我唐。代有达人,世多显宦。闻之积德而累仁,保世以滋大。胡氏之兴,正未有艾。君奚以隐为因请谱叙,即书所系以记之。 大唐乾元戊戌元年仲冬月长至日供奉翰林李白序 并赋诗一首《登云台访友》陇西李白题 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雪,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闲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璧山。胡君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 胡氏族谱序—朱熹 谱,古所重也。欧苏作谱之典益着。是典也,将所以明本源、叙尊卑、别亲疏、辨异同。家有谱犹国有史也。国无史,千万载帝王传统,正闰隆替,何从而验其实;家无谱,某昭某穆,世系本源,某派子孙亦何所自而考其真。谱者,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非我族类虽富贵且不录,同本支虽贫贱何尝弃,欧苏已矣。仕族宗之,斯盛典也,讵可缺诸。吉之庐陵澹庵先生从孙宏父,志欧苏之志,法欧苏之法,某亦今日欧苏者。 胡氏其先,自五季刺史霸公而上,沿源求流,得姓始由妫满封陈侯,谥曰胡,盖舜之裔也。自满而下,承流衍派,汉之胡宽胡建,三国之胡质胡威,晋之胡藩皆嫡系也。自建迁安定,自藩迁豫章,新吴华林则有唐之义阳申州侍郎胡元范,工部尚书胡澄,咸出华林之后。我朝泰山读书胡翼之,衡山着书胡康侯,因此考彼同一气也。其武宁、金陵、吉袁、临江、新俞、新泽、芗城、永阳、白沙、永香、功德、澹源、醴陵、南城、龙凤、三州、新淦、象口、仁和、大眼之胡皆华林之所出。芗城出于金陵,始于华林也。本源历历,支派详明,子孙蕃盛,簪缨绵绵,谱讵可以而弗着? 故宏父据宗支图,断自霸公为始,斯即其所可知者。谱既着矣。上而本源明,尊卑叙,示有尊也,下而亲疏别,异同辨,示有亲也。尊尊亲亲,人道立矣!人道立而孝敬生,胡氏之谱愈有光焉,而不坠前闻之望也。 南宋时维大宋绍熙甲寅年(1194)孟春月望日新安朱熹 撰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4 胡氏族谱序—文天祥 封建定而姓氏立,宗法举而族谱作,以后谱系之所由始也。夫谱者。所以合宗属叙长幼,而尽亲亲之义也,辟之木也千支万叶同乎一本,辟之水也千流万派同乎一源,人之一身,自一世再世而至千万世同乎一气。苟无谱以系之,则长幼失序,尊卑相陵,庆戚不相加患难不相恤,而亲亲之义亡矣,谱其可无作乎。予按胡氏之先其得姓,始自周封舜后满于陈谥曰胡,公其后子孙遂以谥为姓,汉之胡建、胡宽自河东徙居安定,子孙蕃衍,十有九族,衣冠华伟,散居四方。唐开元中,瑜、瑱、玘并举进士,瑜任工部尚书分居金陵城西。自南唐公霸刺吉州封庐陵郡开国侯,子孙因家焉,长子胜,号茶园府君居庐陵芗城,仲子周,国学博士居吉水澹源,三子汲,徙衡州复居永阳,四子潘回金陵,其后有徒湖南抚州、永丰、青州坳头、庐陵西街、吉水、功德源、宁都、怀乡、赣县、新田、于毋石迁徙不一。惟芗城据予乡上游世称巨族,公霸传九世孙澹庵先生,以春秋登建炎戊中第仕,终资政殿学士,时权奸主和误国,公抗疏乞斩,忠义之气至今凛凛使人兴起,卒谥忠简,其节义、丈章后必有史官书之。从弟镐举靖康榜由新淦尉升湖南参议,赐绯鱼袋。十世泳淮西总干澥江东运判浃承务郎, 氵荐惠州佥判。十一世槻榘兵部尚书。是皆以忠义显着,取重当世而流光无穷者也。其后以荐辟恩封世赏拜爵者,不可胜纪。胡氏之族可不谓盛乎。予忝同乡钦仰先生之风,引颂弗及国学进士寿甫取其旧谱增葺,已昭前烈为予求序故为之,书而乐道其美,传曰,本之大者木必茂,源之深者流必长。俾胡使之子若孙有能习忠义之分,修敦睦之行,思所以清其源而培其本,则所以光于前而振于后,者宁有穷极哉。诗曰,聿修厥德毋忝祖。胡氏之后其勉旃。 南宋宋咸淳四年春二月下潮郡人文天祥序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5 姓氏源流谱— 四川仪陇猫儿山胡氏 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不溯其源,是忘祖也。今人第知,三代九祖,为一本之渊源,而不知特其支流耳。盖源者原也,即姓之大原,氏之所由起,祖之所由生也。必即其源,而上溯之。如追黄河之源于天上,寻孟津之源于昆仑。然后可囗源之所由分,派之所由别。大宗小宗,远宗近宗,之所由判。 如我胡氏,其源孔远,其流与派亦甚繁,所有大宗小宗,远宗近宗,难尽详于简篇,兹特即其姓之原,而略志之。盖胡氏之源,出自姚姓,虞帝之后。以帝尧降二女于帝舜,因赐妫姓,故改姚姓,为有妫氏及禹有天下,封大舜之子商均于虞城,子孙皆宗妫姓。三十七传(失考)至妫阏父公为殷陶正。阏父公生妫太祖妫满公。周武王时,以元女太姬配满公,封以太昊之墟,国号陈,因赐名曰:陈胡公。 胡公生三子,长申公名犀,次相公名皋,皆太姬所生,曾袭父爵,故称“公”。三名季夷,侧室灵妃所生,未得嗣位,故不以“公”称。申公犀之后,世为“陈公”,其子孙以国为氏。惟陈敬仲,避御寇之祸,抱大舜之乐奔齐。至五世孙恒,遂改姓为“田”。后田午之子封于储亭,子孙又以“储”为氏。田艾之子,封于艾邑,子孙又以“艾”为氏。及田齐失国,移居元城,子孙又有易“田”姓而为“王”姓者。惟敬仲之支子昭不肯忘祖,遂以祖谥为氏,而姓“敬”。 凡陈、田、储、艾、王、敬六姓,皆申公犀之后。其间王公卿相,名臣达士,不能悉数,故不详载。相公皋曾继犀为陈公。后犀之子奕嗣立,位不及皋子孙。虽盛不传,六世至陈庄伯辕,有孙涛涂公,因世袭不及,避居商邑,以祖字为氏,改姓“辕”。后世去车为“袁”姓。及田和篡齐,大封同姓。访皋之后,得庄伯辕二十一世孙袁款(前失考),封于母仰。以绍胡公之祀,赐姓胡母氏。其后子孙,分为三姓。一胡母,二母仰,三母氏。凡辕、袁、胡母、母仰、母氏五姓,皆相公皋之后。其间亦各有伟人,名垂史册,兹不深叙。独季夷不宗于陈,以胡公满之谥为姓,曰胡,三十一传(考在后)至秦二世胡亥摄位,禁人书“胡”字。时胡公元钦,以祖字为氏,易姓“满”。及秦氏灭,汉刘建业。元钦之子,满公强卫。强卫公之子,满公喜。见楚大夫王孙满之后,有姓满者,乃易满姓为胡姓,其后子孙皆宗之。一十六传,值晋乱。先晋太宗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在庭之臣,有议将来,必有姓胡者五人为患。于是隐诛胡氏七十六家。其余各易他氏。时胡公远志,从母尉迟德英,避江州猎户尉迟豹家,遂宗尉迟氏。五世至尉迟恭公,字敬德,有功于唐。太宗欲赐姓李,敬德公因泣祈复赐姓胡。太宗许之,故卒赠谥胡公。自唐以来,历世七十余传,皆宗胡氏,而未尝有所易焉。胡氏之源,有据者如此。后有作者,尚其据古而备参之。 四川仪陇猫儿山胡氏同治九年 6 胡氏源流世系考— 四川省蓬溪文井镇胡氏 胡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今天,胡姓已成为中国第十三个大姓,胡姓子弟人丁兴旺、枝繁叶盛,遍布于五湖四海、神州大地。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短暂之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是千枝万叶的胡氏中的一枝。她的“根”在何处呢?不妨在此作一番寻根探源。文井胡氏,系出有虞,受姓始祖胡公满。胡公满为舜的后裔,姓妫,名满,“胡公”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舜以上远古祖先世系,据《史记 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依次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从黄帝到舜已传了九世。 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胡传淮
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母曰握登氏。舜德行醇正,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后来,舜和他的妻子住在妫水旁,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阏父是周朝的陶正官,掌管治陶器的工作,因制陶有功,受到赏识。周武王(公元前1046 一前1042 年在位)便把长女太姬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生申及相。
妫满就是胡公满;胡公满成为周天子的乘龙快婿,周武王便把他封到陈(今河南淮阳)。《史记》云:“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唐书 1宰相世系表》:“虞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即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太姬,生胡公满,赐姓妫,封之于陈。”妫满既为人正直、有气节,又 年高寿长,故谥曰:“胡公”。“胡”有“古老、长寿”之意,既封为公爵,又健康长寿,真是福寿双禧!其子孙遂以谥为姓,称为胡氏。
胡公满就是胡氏得姓的开山始祖。胡公满的坟墓至今尚存,位于河南淮阳县城南城壕内。因壕水不时浸蚀其址,当地人以铁锢之,称之为铁墓,今已建成蔚为壮观的满公陵园,并有胡满公祠。
黄帝传九世至舜;舜传三十四世至胡公满。胡公满传二十三世至胡澄。胡澄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使用胡姓的第一人。澄公以下,承流派衍,子孙繁盛,遍布全国。
胡澄传四十一世至胡藩。胡藩,字道序,号永维,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安定(治今宁夏固原县)。胡藩英勇善战,是刘裕建立宋政权的得力干将,为刘宋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胡藩历任员外郎、散骑常侍、宁远将军,鄱阳太守、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卒谥“壮侯”。《宋书》有《胡藩传》记载其生平事迹。胡藩在刘宋官至太子左卫将军,有功于朝,赐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他喜欢华林(今江西奉新县冯川镇西南25 公里处,其龙脉来自黄山)的明山秀水,于是迁居于此地,成为华林胡氏的始迁祖。相传胡藩有60 个儿子,长大后析居江西各地,于是胡氏家族便成为望族。今南昌市南19 里处,有宋太守冢,即为胡藩墓。
胡藩传十一世至胡秉。胡秉,字能执,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宏文馆讲书,曾与李孝恭、高士廉、温彦博等人修纂天下《氏族谱》。胡秉子三:胡烈、胡机、胡祥。胡机为唐高宗永徽年间进士。
胡机传十三世至胡清献。胡清献,名克寿,字足征,唐显宗大中二年(848)进士及第,官江西饶州刺史,葬华林山罗武二仙庙后。子三(一云子七):胡魁、胡城、胡霸。
胡城,字汤考,号嵩山,胡清献子,胡公满八十七世孙,唐末进士,官至侍御史,唐亡不仕,入籍江西,隐居豫章之华林。妻耿氏。子五:胡珰、胡瑜、胡琼、胡王告、胡球。五子分居五处,蔚为五宗,形成江西华林胡氏的五大分支。胡珰一支,留居江西华林,其后裔分布在今江西、湖南等地,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就系其后。胡瑜一支,居今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宋代著名经学家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宁、胡宪等就是其后裔。胡琼一支,迁居晋陵(今江苏常州市),宋代著名文学家胡宿、宰相胡宗愈、名臣胡世将、明代礼部尚书胡源洁为其后代,有“富贵胡家”之美称。胡王年高寿长,故谥曰:“胡公”。“胡”有“古老、长寿”之意,既封为公爵,又健
康长寿,真是福寿双禧!其子孙遂以谥为姓,称为胡氏。胡王告—支,迁居江西九江市。胡球一支,迁居江西武宁县。华林胡氏,历世不衰,名臣巨儒辈出,人丁繁茂,子孙散布在今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区,遂成为天下胡氏之大宗。
胡城下传二十余世,时值元末战乱,湖北土著人口减少,其后裔遂从江西迁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故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据清代麻城县《胡氏宗谱》序云:“迨其后,徙居丰城县者,瑜公之苗裔居多也,又
传二十余世,经元季大乱,各迁不一,难以悉考。至迁湖北各郡也,黄州八属之胡氏者,或由饶州余干瓦石当墩,或自南昌丰城瓦屑坝,同出一源矣。……溯其世次,稽其流派,同出江西余干城公。”迁居麻城
县孝感乡的胡城后裔又下传十余世,传至胡其祥。
胡其样,明末清初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胡城后裔,妻汤氏。子四:胡大国、胡大鹏、胡大宗、胡大海。清初,因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急待垦殖,于是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高潮。清康熙后期,胡大国、胡大海兄弟二人,遂由湖北迁居四川。胡大海落业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北莲花池,其后裔聚居于今南充市顺庆区。胡大国,胡其祥长子,妻邹氏,康熙后期由湖北麻城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今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子三:胡应秩、胡应穗、胡应秋。胡应秩后裔聚居于今蓬溪县罗戈乡石牛村三社;胡应穗、胡应秋后裔分别聚居于今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胡大国为文井胡氏入川始祖,卒葬文井场云台观八宝山,其墓今存。文井胡氏字派为:其大应廷联,永正家兴传,世代开文运,学成第耀先,后德才万载,光荣定胜前。胡大国一支今已下传十三代,子孙繁盛,瓜瓞绵延,遂称文井望族。文井胡氏从西周胡公满算起,至今已传至130 余代了,足征文井胡氏源远流长矣。其源流世系如下:胡公满(西周时人,舜帝34 世孙,胡氏得姓始祖),传23 世至胡澄(春秋时人),澄传41世至胡藩(南朝刘宋太子左卫将军、江西华林始迁祖),藩传11 世至胡秉(唐太宗宏文馆讲书),秉传1 世至胡机(唐高宗时进士),机传13 世至胡清献(江西饶州刺史),献传1 世至胡城(唐末进士、侍御史),城传30 余世至胡其祥(明木清初湖北麻城县人),祥传1 世至胡大国(文井胡氏入川始祖),胡大国后裔今已传至13 世,笔者为胡大国第九世孙,即:胡大国→胡应秋→胡廷旭→胡联坤→胡永涵→胡正敏→胡家勤→胡兴恒。
胡氏得姓前嫡祖递及谱及人物典故(远祖世系)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1 华胥氏 2 伏羲、女娲 3 少典 4 长子炎帝、次子黄帝(正妃螺祖) 黄帝有25个儿子、嫘祖是湖北宜昌人 5 长子少昊(玄嚣→蟜极→帝喾→帝尧→丹朱)、次子昌意 6 颛顼(乾荒) 玄嚣生于江水(四川地区),昌意生于若水(雅安地区) 7 穷蝉、鲧 (鲧→禹→夏启)、古蜀王、称、魍魉、梼杌 8 穷蝉→8、敬康→9、句望→10、桥牛→11、瞽叟→12、舜 瞽叟以上世代,尤是洪荒文明未启,为传说时代、无考证 13 长子虞舜、次子象 14 14、商均→15、虞思→16、有龙 17 肸、寿 18 叔仪 19 康伯(康伯生宗石公)、次子康仲 20 妫 21 长子期(忠谏于夏桀,为夏桀所减)次子发 22 22、妫方→23、振→24、维→25、寿固→26、敖→27、胜→28、元捷→29、偃→30、姑猛→31、公元→32、蔺→33、慎叔→34、野→35、无斁→36、菑→37、叔正→38、猷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 42、遏父→ 43、妫满(陈胡公) 约8000多年前、母系氏族时代、丈夫燧人氏,生伏羲氏和女娲)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据史书记载,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华胥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相传她在叫做雷泽的地方踩了雷神的脚印,感应受孕,随后在成纪生下了伏羲,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以来都跟有熊国有通婚的习俗。 燧人氏,华胥氏老公,生卒年不详,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之子,伏羲配女娲、生少典、古代传说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关系 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相传伏羲人首龙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1世祖、伏羲女娲之子、妣有乔氏女安登,西陵氏女附宝,附宝生黄帝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姜为姓 少典也称有蟜氏,《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其嫡子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主要活动于今中原(河南新郑)一带。 少典,讳渊公,也称初开始祖,曾祖母华胥氏,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领,初封有熊国(河南新郑附近),执掌六个部落,分别把熊、罴、貔、貅、貙、虎当做图腾,少典便被称有熊国国君。所以,大多史料都称黄帝为有熊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黄帝为有熊氏,也表明原始社会已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少典也是炎帝和黄帝的父亲,可以说他是中国人的始祖。不断探索炎黄历史的新郑市市政府发现当地的熊冢就是少典的陵墓。后来市政府决定在墓址上立碑,以纪念少典,缅怀祖先。 少典与附宝传说 附宝, 视大电绕北斗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少典与附宝是夫妻。附宝是少典的次妃,同时也是少典长妃的妹妹。附宝天生丽质,比她的姐姐更得少典喜欢。少典与附宝的婚姻源自于有熊部落和有嬌氏的世代通婚。一次,少典与附宝在田间散步。忽然天空出现了万丈光芒,围绕北斗七星旋转不停。最后这道光落在了附宝身上。不久后,附宝就有了身孕。 附宝有孕后,整天病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正巧日子刚到了夏天,有人对少典说,按照附宝这样的身体状况,恐怕不能忍受炎热。从这个人的口中,少典知道了一个叫做轩辕的地方。那里本来有很多豺狼虎豹,后来被有娇国君派人杀死了。山民感激不尽,将山名改为寿丘,寓意有娇国君长命百岁。寿丘山上建有很多纪念有娇国君的庙宇,四周有树木河流,夏天几乎感受不到炎热。 少典很快就带着附宝来到寿丘山。后来附宝贪图风景,尽不肯搬回有熊。十几个月后,附宝分娩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黄帝。少典和附宝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尤其是少典,认定他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黄帝后来将有熊部落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强大的部族。黄帝不仅打败了蚩尤,还将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也收于自己麾下。黄帝成为了天子,统一了中华。黄帝还制定了华夏的旗帜。有人提议用熊为图腾,黄帝否决了他。黄帝认为图腾是为了联系各部落的情感。因此,黄帝将各部落的图腾各取一部分,组成了龙这一新物种,并将它作为华夏图腾。 2世祖、少典与附宝之子、约前2717年-前2599年 本姓公孙,长居姬水之畔,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正妃西陵氏女嫘祖(养蚕抽丝的发明人)生二子,长子昌意、次子少昊(又名玄嚣),均得姓,其后皆有天下,黄帝次妃方雷氏,名女节。与西陵氏同属炎帝族之女。生子:休、清。黄帝三妃彤鱼氏,也系炎帝宗支姜氏之女。生子:挥、夷彭(一作夷鼓)。挥受封于张,为张氏、弓氏之祖。黄帝四妃嫫母,貌丑有德。生昌林、禺阳(亦作禺虢)。苍林姬林,生始均,居于北狄。禺阳为黄帝少子,受封于任。为任、谢、章、洛、昌等姓之祖。黄帝共生25子,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腾箴任荀(苟)僖佶儇依)。其中青阳氏、苍林氏同为姬姓(纪生)。后传衍百家姓。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少典与附宝之子,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于公元前2697(甲子元)即帝位,在位百年而崩 公元前2697年甲子为黄帝元年,以水德王。黄帝生有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足智多谋,战胜炎帝氏族于阪泉(今河北涿鹿),击败蚩尤部落。统一北方后,皇帝命仓颉造字为史,始创六书;命伶伦定律吕而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命大桡作甲子以探五行(金木水火土),辑定轮流(岁月日时);命隶首定数术而律度、量、衡;命岐伯作内经以定脉药,疗民疾;命风后衍握奇图;命赤将夷年作弓矢以威天下;命伯陵作鼓角以扬士气,宫室、冶金、舟车、天文历法……都是那时创造发明和利用。所以至今中华民族称自己是炎(帝)黄(帝)子孙。 纳四妃,生二十五子、正妃西陵氏女嫘祖、生二子,长子昌意、次子少昊(又名玄嚣)三子龙苗;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黄帝廿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生昌意(长子)、玄嚣、龙苗; 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 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 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共有十六人;二十五子中,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缳、依)。八月既望,帝崩,葬陕西桥山。黄帝在位百年,年百十一岁。也就是说黄帝在位100年,活了111岁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 赞曰:赫赫始祖,德业煌煌。涿鹿绝辔,天下宾从四野;宫室既筑,文明肇始八荒。造舟车而九垓同轨,作仪礼则谐和万邦。 3世祖、黄帝与嫘祖之子 降居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黄帝29年-不详 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公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县西北) 昌意系黄帝长子、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公降居四川若水传说当年黄帝长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诸侯。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此为降居若水,就封蜀地,封于汝南, 《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记载,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但《山海经·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 4世祖、昌意公子 颛顼帝生于若水 (今四川荥经县一带)本名乾荒、姬姓,高阳氏、得黄帝传位于公元前2513年即位、都高阳(今杞县)在位78年,居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寿98岁。号高阳氏。娶屠氏女,生子骆民(另一说长子称、次子禺)娶胜溃氏女,穷蝉、鲧 (鲧→禹→夏启)、古蜀王、称、魍魉、梼杌。(另一说是卷章、幕国、穷蝉、杭) 二十岁时,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生了2个儿子:长子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次子禺。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颛顼少负大才,年仅10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接着,颛顼又兼并了大批中原华夏集团’的小邦国,最后统一了四方,继承了他祖先黄帝的帝位,做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迁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颛顼城)。《帝王世纪》、《皇览》等书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78年,享年98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而《山海经》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或作务隅、附禺)。《春秋命历序》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20代,统治中原35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颛顼帝诞辰, 颛顼帝创制了华夏第一首国歌《承云》,用以祭拜上帝、改造了原始巫教;创制了历法,被后人称为“历法之宗”。颛顼崩后被尊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称他为北帝、黑帝。 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又记载为历象以建寅月为历元年,10岁佐少昊,20岁即帝位,都帝邱绍金天氏,为君初国。 5世祖、颛顼帝之子、生敬康 穷蝉:又名“虞幕”,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姑幕国领袖。 他是少典的玄孙、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玄帝颛顼的儿子、敬康的父亲、帝舜的天祖(五世祖)、商均的烈祖(六世祖)。 《泗志钩沉》记“颛顼封其庶子穷蝉於于姑幕”。 穷蝉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穷蝉是颛顼之子,魍魉之兄。《大戴礼记·帝系篇》:“颛顼产穷蝉。”《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生子曰穷蝉”。穷蝉为了争夺帝位,密谋杀害魍魉,魍魉逃到雷泽。穷蝉有子敬康,穷蝉也是舜的五代祖先。 6世祖、穷蝉帝之子、生句望(或句芒) 敬康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穷蝉的儿子,舜的四世祖(即重祖父)。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就是瞽叟的父亲,重华(舜)的祖父。 7世祖、敬康帝之子、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生桥牛 句望:中国上古时期人物,华夏族,姬姓,他是黄帝的五世孙、昌意的玄孙、颛顼的曾孙、穷蝉之孙、敬康之子、桥牛之父、瞽叟之祖父、帝舜之曾祖父。史籍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8世祖、句望公子、生子瞽叟 桥牛:中国上古人物,汉族,姬姓,他是玄帝颛顼之玄孙、穷蝉之曾孙、敬康之孙、句望之子、瞽叟之父、帝舜的祖父、《史记·五帝本纪》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以上世代,尤是洪荒文明未启,勿庸穿凿。但据史册记载,一本万殊中国固一家人,而万殊一本是又追本原始之至意耳。
9世祖、桥牛公子妫姓、妣握登氏、生长子舜(重华)、于姚地、故又姓姚、继室生次子象 瞽叟:中国上古人物,汉族,妫姓,因双目失明故称“瞽叟”。 家世 瞽叟,舜与象的父亲、黄帝的七世孙。他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本性顽劣,对其子舜不满,经常与后妻以及后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寻机杀死舜。但舜却仍然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后来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计划暴露,舜没生三人的气,反而对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动,从此再也不怀陷害舜之心了。 害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今属山东省菏泽市),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瞽叟的后妻、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 10世祖、瞽叟与握登氏之子、又名姚重华、史称虞舜 生于姚墟(河南濮阳县)生于唐尧39年(前2393年5月15日)受禅位天子,年50行天子事、61岁受尧禅,国号虞,都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在位48年,年寿101岁,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凝山(今湖南宁远县),是为零陵(今湖南零陵县内)寿百岁,乃逊位于禹。妣帝尧之二女即娥皇,女英(卒葬洞庭湖之君山)娥皇无出,女英生商均 ,舜德行醇正,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后来,舜和他的妻子住在妫水旁,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 以姚为姓,称姚氏,有虞氏,名玄景或重明或重华,谥法,字都君,史称虞舜。黄帝公八代孙。因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少时贫贱,耕于历山,赋性至孝,帝尧闻其仁孝,命四岳礼聘而用之,使之主事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乃使摄位28年,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亦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其摄政。生母握登氏,生母于唐尧壬午三十九年(约公元前2318年)感大虹生帝于姚墟,以姚为姓。少时贫*,耕于历山,赋性至孝,父顽(固执不化)、继母嚣(吵闹不休),同父异母弟象傲(傲慢不敬),常欲加害,帝修道日谨,父亦允若。帝尧闻及仁孝命四岳礼聘而用之,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 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 11世祖、舜帝与女英之子 舜传帝位给大禹、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封为虞侯、生长子箕伯、次子季厘 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商均是娥皇女英共同为虞舜生下的儿子,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 人物生平 商均是娥皇女英共同为帝舜所生的儿子。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商均继承有虞氏之号后,将所封的这片“商”地改称“虞国”,建都虞城。 史籍记载 1、《史记·五帝本纪》: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2、《史记·夏本纪》: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大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夏后氏。 3、《史记 五帝本纪》: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后世纪念 商均古庙在虞城县利民镇西南商均墓村东北处。原名商均王庙,简称商均庙。是祭祀商均的庙宇。商均庙是为了纪念商均而修建立的。 商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献殿和寝殿,二殿由卷棚式的雨搭相边接。正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成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 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商均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柱上刻“岌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 现有献殿、正殿、戏楼。献殿面阔明三暗五单檐歇山顶,五架梁;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建筑,挑檐析斗拱为三铺作。正殿内正中有明代彩绘泥塑禹王坐像,高2.5米,两旁侍者各高1.67米,神龛前有侍臣,高2.05米;左侧龛上塑有三头六臂黑虎灵官像,手持法器,面目狰狞,高2.45米,两旁各有一侍者,高1.56米;右侧龛上为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坐像和送子娘娘坐像,高2米。殿内东墙壁上绘有《西游记》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故事片断;西墙壁上画的是郭子仪单骑见回鹘和宴庆朝贺场面。殿内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神楼5个。每年六月初十至十二日庙会期间,人们敬神祈雨,十分热闹。 典故 商均被舜认为只知道唱歌跳舞,却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地少。商均墓位于今虞城县城北12.5公里的利民乡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风景名胜之一。古代有“祠宇一所,望若峻岭”,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秋举行祭典活动。刘咸云的“商均封国古虞城,尘迹荒凉草树平”,范良彦:“商均遗址枕城荒,封邑千秋事渺茫”,马聪:“帝子升仙永不归,空照片碣照斜晕”,张嵩诗“世传城北商均墓,岁月萋然野草青,天位不升遗骨在,地人瞻望忙虞廷”,都笼统地记载了商均墓在虞城的史实。 15世祖、商均公子,少有贤德袭封侯,佐少康中兴室,世称虞侯。生友龙 虞思(生卒年不详),姚姓,虞氏,舜之孙、商均之子(百度资料),有虞氏(虞国)首领,国都在虞城。虞思把女儿二姚嫁给了姒少康,并帮助少康复国重新建立夏朝。 人物生平 舜之子为商均,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今河南商丘虞城,至今还保留着商均墓)。商均之后为虞思。 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一个叫做椒的人来搜捕姒少康,姒少康逃奔到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商丘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姒少康担任庖正(掌管饮食之官),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方圆十里的名叫纶(今商丘虞城西)的肥沃土地和兵士五百。从此,姒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他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他复兴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最后,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统治,建都纶城(今商丘虞城西)。 后代 西周初期,虞思的后裔遏父,又称瘀父、阏父,他继承了先祖制陶的手艺,做陶的本领首屈一指,因此获得周人垂青,担任了周族陶正之官。周文王后来还特意将长女太姬许配给遏父之子满。 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以备三恪。满是帝舜三十二代孙,为舜裔的嫡脉,因此受封于陈地(其时辖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奉帝舜之祀,建立起又一个陈国,取代了虞遂所建的陈国,辖地规模也比前者有了明显的扩大,从此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 陈满逝世后,周王室封赐谥号曰胡公,故陈满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满。公是诸侯的通称,胡为谥号。胡公满的后裔又有以祖辈谥号为氏者,从而发展成为胡氏的一支。陈满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陈、胡、袁、田、齐、王、孙等等许多姓氏的发展根基。 家族成员:祖父:虞舜、父亲:商均、女儿:二姚、女婿:姒少康、外孙:姒杼、 15、有龙公(16世祖、虞思公子、生肸、寿) 16、肸公[xī](17世祖、有龙公子、生叔仪 ) 17、叔仪公(18世祖、肸公子、生长子康伯(康伯生宗石公)、次子康仲) 18、康仲公(19世祖、叔仪公子、生妫) 19、妫公 (20世祖、康仲公子、长子期公(忠谏于夏桀,为夏桀所减)次子发) 20、发公(21世祖、妫公次子 、商汤兴复封虞、生妫方) 21、妫方公22世祖、发公子、生振) 22、振公(23世祖、妫方公子、生维) 23、维公(24世祖、振公子、生寿固) 24、寿固公(25世祖、维公子、生敖) 25、敖公(26世祖、寿固公子、生胜) 26、胜公(27世祖、敖公子、生元捷) 27、元捷公28世祖、胜公子、生偃) 28、偃公(29世祖、元捷公子、姑猛) 29、姑猛公(30世祖、偃公子、生公元) 30、公元公(31世祖、姑猛公、子生兰) 31、蔺公(32世祖、公元公子、生慎叔) 32、慎叔公(33世祖、蔺公子、生野) 33、野公(34世祖、慎叔公子、生无斁) 34、无斁公[wú yì] (35世祖、野公子、生菑公) 35、菑公[ zī ](36世祖、无斁公子、生叔正) 35、叔正公(37世祖、菑公子、生献子) 37、猷[yóu]子公(38世祖、叔正公子、生亚寿) 38、亚寿公(39世祖、猷子公子、生原寿) 39原寿公(40世祖、亚寿公子、生梦延) 40、梦延公(41世祖、原寿公子、生遏父) 42世祖、梦延公子、生妫满 遏父:帝舜的第32世孙(百度资料)、陈胡公的父亲,儿媳为周武王姬发的长女大姬。 人物生平 他在商朝末年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的欢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即妫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侯爵,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或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详见陈胡公词条。 名遂、也称虞遏父或虞阏(è)父,生妫满、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阏父是周朝的陶正官(商末周初著名的制陶专家、掌管治陶器的工作)因制陶有功,受到赏识、周武王(公元前1046 一前1042 年在位)便把长女太姬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生申及相。
中华胡氏世系-近祖世系- 常家塜胡氏嫡祖递及谱至本人辈
1、胡公满(1世祖 、遏父之子、也称陈胡满) 前1067年-前986年(殷纣王七年十月十五-周成王二九年正月十五) 居陈州(今河南淮阳) 得姓始祖、字少汤,谥胡公生于妫汭之滨(今山西永济南、古代多以地名、山名、河名为姓,故姓妫)时称胡满公,此我胡氏得姓也,本姓妫名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黄帝传九世至舜;舜传三十四世至胡公满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天下大定后,周武王开始分封列国,为了稳定、巩固周王朝的天下,武王便将其亲属和功臣分别派往各地为诸候,借此屏护拱卫王室。于是便封了齐、鲁、晋,宋、燕、陈等71个诸候国,加上后来历次所封,号称“八百诸候”。公元前1045年、周天子之驸马爷妫满便被封于陈国(后称陈州,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成了陈国第一代国君。为侯爵,奉守舜祀,以备三恪。妫满正直有气节,活了72岁,死后葬于今河南淮阳县城东南柳湖(现称龙湖)旁,墓为铁墓,因为当地胡姓后裔,当年为防濠水浸蚀墓地,特以铁水浇锢而成,此墓至今仍在。。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称陈氏,是陈氏第一人。新朝王莽称帝,追封为陈胡王。周武王并将自己的长女太姬嫁与满公为夫人。姬妣薨后葬县城东南,其陵现称为元女冢。(周初时妫满之父阏父,官居“陶正”,主管制作陶器,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制陶业上很有建树,很得周武王赏识,加之武王对妫满也很器重,便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于是妫满便成了周武王之驸马) 妣周太姬、(周武王长女)大姬生二子:长曰申公犀(陈申公、妫犀侯),次曰相公皋(陈相公、妫皋羊)、胡丹(妫丹)、妫舟、妫懿子、妃灵君妃灵君生一子:曰季夷
2、胡季夷(2世祖、满公三子) 前1045年-前978年(周武王十二年-周昭王六年) 居陈州(今河南淮阳) 筑室陈州南山下,卒葬满公墓右(州治北山口)寿76岁,胡公满第三子:陈季夷、因未嗣君位故称胡季夷。胡公满之支子也,性孝悌,事母灵妃无不豫色,虽甚怒不形于前,申公,犀公,之长兄也尝有足疾,公引针自刺,以分其痛不敢以介,弟自居终身执臣仆之礼于申相二公之廷,卒为昊邑宰以终,生二子:长子立昌,次子 仲惠。 3、胡仲惠(3世祖、季夷公次子) 前1020年-前961年(周康王元年-周穆王16年) 居陈州陈州北街(今河南淮阳) 周为齐怃舍人,常以兵训农以读课耕,境里以君子称,卒年四十八。死葬州治北山口、生二子:长子逸,次子瑞。
谱志少卿郎逸公之五世孙也
4、胡逸(4世祖、仲惠公长子) 前1004年-前949年(周康王七年-周昭王三十五年) 陈州迁山东枥城县枥坝(今济南历城区) 寿五十四岁,卒葬县治龟山下。生一子,曰延。 5、胡延(5世祖、逸公之子) 前990年-前900年(周昭王6年-周共王22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另一说:生于周昭王六年,卒于周穆王四十二年,寿八十七,) 廷公,熺公,琳公,蒙戎公,希仲公,敦厐公,雅公,以上七公俱生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熺,次曰文。 6、胡熺(6世祖、廷公之子) 前969年-前917年(周穆王8年-周共王5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是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卒于周穆王二十五年)卒葬龟山下、生一子琳。 7、胡琳(7世祖、胡熺之子) 前949年-前892年(周穆王28年-周懿王7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五年,卒于周共王七年,寿五十七) 周~为郑新野宰邑,清廉严明,爱民如子,其邑大化,民无盗风,生三子,长曰蒙戎,次曰索,三曰冒勃。 8、胡蒙戎(8世祖、琳公长子) 前928年-前869年(周穆王49年-周厉王9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二十九年,卒于周㦤王二十一年,寿五十九,居枥坝,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越伯,次曰希仲。
谱誌万城公即赿伯公之子
9、胡希仲(9世祖、蒙戎公次子) 前904年-前838年(周共王18年-卒于周共王4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四十八年,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浑化,次曰敦庞。 10、胡敦庞(10世祖、希仲公次子) 前880年-前814年(周夷王5年-周宣王14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协,次曰雅。 11、胡雅(11世祖、敦庞公次子) 前852年-前740年(周厉王26年-周平王31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孝王十年,卒于周宣王四十年,寿七十八,卒葬龟山下生一子,曰确。 12、胡确(12世祖、雅公子) 前835年-前776年(周共王7年-周幽王6年) 枥城迁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周~为圣门诸弟子,闻曾子授孔子孝经,请而行之,后居亲丧三年出户庭,未尝嗜甘旨近声色,居庐九年,常泣血辍食,人劝之仕,公曰;不敢以父母之身贻父母罹也,其孝如是。卒年五十九、卒葬文山下,生一子,曰燧。 13、胡燧(13世祖、确公子) 前818年-前741年(周宣王10年-周平王30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七、生二子,长曰良怀,次曰明视。煫公,明视公、倡顺公、定超公、始项公、瑜镜公、聪公、楚公。以上八世,皆生居鲁州文山,卒葬文山南面下。 14、胡明视(14世祖、煫公次子) 前799年-前722年(周宣王29年-周平王49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七、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倡顺 15、胡倡顺(15世祖、明视公子) 前779 -前720(文山周幽王3年-周平王51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 寿五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定超。 16、胡定超(16世祖、倡顺公之子) 前746年-前682年(周平王25年-周庄王15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六十四、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二子,长曰胡柔山,次曰胡始项。 17、胡始项(17世祖、定超公次子) 前720年-前641年(周平王51年-周襄王11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胡瑜镜。 18、胡瑜镜(18世祖、始项公之子) 前679-前602(周釐王3年-周定王5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三子,长曰胡聪,次曰胡元,三曰胡太。 19、胡聪(19世祖、瑜镜公子) 前653年-前615年(周惠王24年-周顷王4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三十八,卒葬文山南面下。誌定陵公,即良公之嫡孙也,周~为鲁费邑宰,因季氏专权,公泣于鲁公,伯禽之庙,三日不食而死,卒年三十八。胡公有道,周~为人英烈,有文武才,为齐散军,以秦帝齐,力谏不可,齐王不听,卒帝之,公誓不帝秦,举火焚宅,向周在拜,自蹈火中而死,卒年四十四。生二子,长曰胡楚,次曰胡良谱。 20、胡楚(20世祖、聪公长子) 前627年-前565年(周襄王25年-周灵王7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二,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二子,长曰胡廷献,次曰胡均常。 21、胡廷献(21世祖、楚公长子) 前612年-前548年(周匡王无年-周灵王24年) 鲁州迁海州族山 寿七十五,卒葬月山生一子,曰胡梁木。 22、胡梁木(22世祖、廷献公之子) 前593-前541(周定王十四年-周景王四年) 海州迁仁怀县笔头岺南 寿七十二、卒葬嶺南生二子,长曰胡芻(刍)叟,次曰胡万年。 23、胡万年(23世祖、木公之子) 前567年-前492年(周灵王5年-周敬王28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灵王五年-周景王四十三年,寿七十五。 ~万年公,宾公、隗公、盤公、以上四公皆葬笔头岺南。生三子,长曰胡宾,次曰胡宗,三曰胡时。 24、胡宾(24世祖、年公之子) 前548年-前468年(周灵王24年-周定王元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灵三十四年-周敬王元年,寿七十。生一子,胡隗。 25、胡隗(25世祖、宾公之子) 前519年-前474年(周敬王元年-周元王2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景王26年-周元王3年,寿七十六、居笔头嶺南、生三子,长曰胡正明,次曰胡修,三曰胡盤。 26、胡盤(26世祖、隗公第三子) 前493年-前415年(周敬王27年-周威王11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敬王十七年-周威烈王元年,寿七十九。居笔头嶺南生三子,长曰胡壤,次曰胡伶,三曰胡钟。 27、胡伶(27世祖、盤公次子) 前468年-405年(周定王元年-周威王21年) 居仁怀 寿六十、以上七世皆葬毞头岺;东苓坞。生一子,曰胡夷。 27、胡夷(28世祖、伶公之子) 前451年-前402年(周定王18年-周威王24年) 居仁怀 寿五十,生二子,长曰胡齐艺,次曰胡修烈。 29、胡齐艺(29世祖、夷公之子) 前42年1-前340年(周威王5年-周显王29年) 居仁怀 寿五十五,生三子,长曰胡翼,次曰胡步,三曰胡有道。 30、胡步(30世祖、齐艺公次子) 前401年-前310年(周安王元年-卒于周赧王五年) 居仁怀 寿六十六,生二子,长曰胡玉珪,次曰胡稼书。 31、胡稼书(31世祖、步公次子) 前358年-前299年(周显王11年-周赧王16年) 居仁怀 寿59,生一子,曰胡虞祀。 32、胡虞祀(32世祖、稼书公之子) 前339年-前264年(周显王30年-周赧王51年) 居仁怀 寿75,生二子,长曰胡田鄂,次曰满文钦。
以上32代嫡祖由31代玄孙岱伯胡定陵(即胡聪之弟胡良之12代嫡系)手志
33、满文钦(33世祖、虞祀公之子) 前314年-前206年(周赧王元年-秦二世2年) 居仁怀 寿88,秦~株林高士也,尚清洁,守恬淡,曾助人葬三百余塚,代人嫁者七十三女,替人娶者四十一妇,及举人火,课人读者不可以数计,人称义伯,卒年八十六。生三子,长曰满强卫,次曰满抱盈,三曰满中。
四川仪陇县檬垭乡胡氏在秦二世胡亥摄位时,因禁人书“胡”字,故33世祖胡文钦改以祖字满为氏,至36世祖又易满姓为胡姓
34、满强卫(34世祖、文钦公长子) 前295年-前208年(周赧王22年-秦二世2年) 仁怀迁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八十八。秦~为琅邪郡守,以仁抚众,以爱驭民,常捐官租以充国赋。死之日,士民如丧考妣。卒葬江州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满晖,次曰满(书)熹。 35、满晖(35世祖、强卫公长子) 前273年-前206年(周赧王42年-汉高祖元年) 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七十九,~晖公、德臣公皆生居石鼓寺,卒葬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胡德臣,次曰胡(喜)熹益。
以上3代嫡祖由第7代玄孙(即胡氏第39代裔孙)乐翁胡安手志
36、胡德臣(36世祖、晖公长子) 前248年-前190年(秦(庄襄王)二世二年-汉惠帝5年) 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五十八,生二子,汉~为髙祖开国功臣,当高祖入关中时,火焚秦庭。公尝秘令军兵,引救历代功臣,及秦祖伯益庙,更戒军兵毋淫,毋夺,毋毁民居,~晖公、德臣公皆生居石鼓寺,卒葬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胡大成,次曰胡化成。 37、胡大成(37世祖、德臣公长子) 前224年-前155年(秦二世23年-汉景帝2年) 江州(今九江市)迁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太乙山 寿69,汉~为邑县典,常自警曰得一文枉法钱,明有鬼神阴有律,行半点亏心事,远报儿孙近在身,后作归州判,以德政闻,卒年六十有九,卒葬泾州凤山下。生三子,长曰胡伯雅,次曰胡仲晖,三曰胡庆。 38、胡仲晖(38世祖、大成公次子) 前197年-前136年(汉高祖10年-汉武帝5年) 泾州(今甘肃泾川北)迁临涇龙山(今甘肃镇原县) 寿61,~仲恽、安公二公自泾州迁临涇龙山,再迁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恽公卜葬龙山,安公卒葬白鹤山。生一子,曰胡安。 39、胡安(39世祖、仲恽公子) 前177年-前106年(汉文帝三年-汉武帝元封五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汉~讲学白鹤山下,司马相如曾从学授经,知名当世,人称为鹤山先生,又名胡友,字仁覆、号永宁,西汉初著名的布衣、教育家、著名儒学家。自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迁居于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聚徒授经于白鹤山,号称“天下第一文才”的司马相如便是其得意门生之一。胡安精研古代哲学,通晓阴阳历算,是巴蜀第一位《易》师、生一子、名胡衡。 40、胡衡(40世祖、安公子) 前157年-前89年(汉文帝后元7年-汉武帝征和4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六十九,~衡公、朝会公、苪公、荣公。四公皆生居临邛白鹤山。卒葬青龙山下。生二子,长曰胡朝颖,次曰胡朝会。 衡公长子胡朝颖41世祖 汉~作嘉兴判时,宰相郑清之家奴,凶横肆虐,公鞭打之,致书于清日,以天子之命官,打宰相之家人,理当避位,清闻於上,上喜曰;得一佳士矣。后封巡监御史。卒年七十六。 41、胡朝会(41世祖、衡公次子) 前136年-前74年(汉武帝建元5年-汉昭帝元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生一子,曰胡芮 42、胡芮(42世祖、朝会公之子) 前115年-约前58年(汉武帝元鼎2年-汉宣帝神爵4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五十八、生三子,长子满华公,次子胡茂公,三子胡荣公。 43、胡荣(43世祖、衡公三子) 前95年-前36年(汉武帝太始2年-汉元帝建昭3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六十。生四子,长子胡顺臣,次子胡惠仲,三子满淑慎,四子胡季良。 44、胡顺臣(44世祖、荣公之子) 前74年-前17年(汉昭帝十三年-汉成帝十六年) 临邛迁凤翔鸡山 寿五十八,~卒葬小燕山下,汉~为懿州刺吏,判囚无冤狱,堂阶之上碧草莛蔓,后迁東阁监司,生三子,长子胡渊公,次子胡肫仁公,三子胡汛公。 顺臣公长子胡渊汉~为常州剌吏,时土寇大兴,后陷城被执,寇欲推公为主,不从,寇以刀锯加项,恐骇之,公面不改色,疾声怒骂,寇怒杀之,公死三日,颜色如生,时年四十一。 45、胡肫仁(45世祖、顺臣公次子) 前53年- 前12年(汉宣帝二十一年-新莽四年) 居凤翔鸡山 寿六十四,~肫仁恭公二公皆居鸡山,卒葬小燕山南。生一子,曰胡闵。 46、胡闵(46世祖、肫仁公之子) 居凤翔鸡山汉成帝元年,后出家,公好清修,得长生術,后遊武夷山仙去,故不书寿卒,汉~好清修,隐豫章青龙岗,以赤松子,黄石二公为师,立像事之,或劝之仕,但笑而不答,人称青龙处士。后遊武夷山,飞身仙去。生二子,长曰胡恭公,次曰胡慎公。 47、胡恭(47世祖、闵公长子) 前13年-公元40年(汉成帝二十年-汉光武十六年) 居凤翔鸡山 生一子,胡方贤。 48、胡方贤(48世祖、恭公之子) 9年-71年(新莽元年-汉明帝十四年) 凤翔迁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七,卒葬垭后怀公山、谱誌孝先公即彬公之三世孙也。生二子,长曰胡烈,次曰胡彬。 9、胡烈(49世祖、方贤公长子) 25年-91年(汉光武元年-汉和帝三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七。汉~为襄杨太守时,兴利除害,人安饱煖。草野有春阳冬日之颂,后迁司农。~居豫章,卒后卜葬于襄陽襄山。生一子,曰胡宪德公。 50、胡寭德(50世祖、烈公之子) 46年-110年(光武二十二年-汉安帝四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四。~宪德公、仲舒公世居豫章,卜葬襄陽武军山。生二子,长曰胡康伯,次曰胡仲舒。 51、胡仲舒(51世祖、德宪公之子) 67年-132年(汉明帝永平十年-汉顺帝阳嘉元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生二子,长曰胡正,次曰胡端。 52、胡正(52世祖、仲舒公之子) 86年-191年(汉章帝无和3年-汉献帝初平2年) 迁居襄阳 卒葬襄山,生九子,长曰胡广,次曰胡操,三曰胡卓,四曰胡益,五曰胡俭,六曰胡璜,七曰胡表,八曰胡瑕,九曰胡柯。 53、胡广(53世祖、正公长子) 105年-182年(汉和帝元兴元年-汉灵帝光和5年) 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百度为公元91-172年) 胡广:字伯始,谥文恭,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人。东汉安帝时举孝廉,胡广初以“廷试第一”而入仕,此后累迁升大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空、录尚书事;出为济阳、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大司空、授太尉、进太傅。居朝五十年,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六位皇帝。“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在此期间,正是东汉王朝的多事之秋:地震、水害、蝗灾连年不断;外侵、内乱、盗贼干戈不息;皇帝人人年幼,太后个个干政,外戚宦官邀宠争权;导致国无宁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胡广就处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中,不仅能全身远祸,而且始终稳处“三公”之位。因他“为官谨慎、清正廉明、秉性忠直、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以至京师百姓谚云:“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由此可见,胡广的声望和才德能左右皇帝、左右天下。胡广所著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二篇。 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亲自掌管家中的清苦生活。到京城后,用章奏的形式考察他,安帝认为胡广天下第一。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居襄阳,卒葬玉宝山,生二子,长曰胡永年,次曰胡永常。 54、胡永年(54世祖、广公长子) 130年-187年(汉顺帝永建5年-汉灵帝中平4年) 生二子,长曰胡茂忠,次曰胡东升。 55、胡茂忠(55世祖、永年公长子) 184年-218年(汉桓帝建和2年-汉献帝建安23年) 生四子,长曰胡登,次曰胡魁,三曰胡勋,四曰胡勃。 56、胡勃(56世祖、茂忠公四子) 179年-250年(汉灵帝光和2年-汉后主延熙13年) 襄阳迁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 卒葬村南化鹤山,生二子,长曰胡昭,次曰胡质。 关于勃公长子胡昭 (161-250年):字孔明,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初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唯才是举令”后,大批仁人、志士投奔靠曹操。求贤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多次派人请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愿做官。后来曹操仍不厌其烦,再次相邀,事出无奈,胡昭只好去面见曹操,自陈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无军国之用,早已习惯于躬耕樵读的田园生活,还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曹操见胡昭态度坚决,难以挽留,只得慨叹“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听任胡昭回归故里。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无休止的辟召,索性迁居到陆浑山中(今河南嵩县东北),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与三国时期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胡昭的行书书法广为当时的士人学习推崇,以至于“尺牍之迹,动见模楷”,成为人们学习和临摹的榜样。 57、胡质(57世祖、勃公次子) 199-248年(汉献帝建安4年-汉后主延熙11年(曹魏嘉平二年) 寿州迁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卒葬坞乐南山,贤公,继威公,智公,钦明公皆居坞乐, 胡质(199-248):字文德,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少与蒋济、朱绩知名江淮间。蒋济为别驾时将胡质推荐与曹操,召为顿丘令。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但依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皆安”。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嘉平二年(250),胡质病逝,“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四年后,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考虑到胡质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追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贞候。 胡质、胡威父子,虽为高官,却忧国忘私,家无余财,清畏人知。 胡质是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 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 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爵关内侯。 正始二年(241年),在樊城击退吴将朱然,迁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鼓励农耕,令粮仓有多年的储藏,又设置东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则用作军事驻防。又开通河道,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而沿海则一片安定。 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没有什么钱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由儿子胡威继嗣。 生二子,长曰胡威,次曰胡贤。 58、胡贤(58世祖、质公次子) 224-280年(汉后主建兴二年-晋武帝太康元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二子,长曰胡光伯,次曰胡继威。 59、胡继威(59世祖、贤公次子) 251-328年(汉后主延熙14年-晋武帝咸和3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一子,曰胡智。 60、胡智(60世祖、继威公之子) 280-336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晋成帝咸康2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二子,长曰胡钦明,次曰胡隐之。 61、胡钦明(61世祖、智公长子) 309-376年(晋怀帝永嘉3年-晋孝帝太元元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三子,长曰胡继昭,次曰胡大连,三曰胡逊。 62、胡逊(62世祖、钦明公三子) 242-411年(晋成帝咸康8年-晋安帝义熙7年) 寿村迁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 卒葬夏口螺山,生一子,曰胡志远。
以上胡德臣-胡逊公共27代嫡祖由胡智公之次子胡隐之手志
63、胡志远(63世祖、逊公之子) 361-428年(东晋穆帝升平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5年) 自夏口迁江州岳山 卒葬岳山下熊子岭,仁公,延寿公皆居江州岳山,生二子,长曰尉迟穆,次曰尉迟熙。
传至63世祖胡志远时,因当朝(晋朝)皇帝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于是隐诛胡氏。胡公志远从母尉迟德英,遂宗尉迟氏。到70世祖尉迟恭(字敬德),有功于唐朝,敬德公祈赐姓胡,唐太宗许之,故恢复胡姓。
64、尉迟穆(64世祖、志远公长子) 391-457年(东晋孝武帝太元16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生二子,长曰尉迟防,次曰尉迟仁。 65、尉迟仁(65世祖、迟穆公次子) 429-49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6年-齐明帝建武3年) 生二子,长曰尉迟璋,次曰尉迟延寿。 66、尉迟延寿(66世祖、仁公次子) 457-540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梁武帝大同6年) 生三子,长曰尉迟瞻,次曰尉迟谨,三曰尉迟亮。 67、尉迟亮(67世祖、延寿公三子) 486-558年(南朝宋齐武帝永明4年-陈武帝永定2年) 江州迁朔平马邑铁山桥(今山西朔城区) 生二子,长曰尉迟彪,次曰尉迟彦 68、尉迟彦(68世祖、亮公次子) 526-611年(梁武帝普通7年-隋炀帝大业7年) 自马邑迁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敬德公自将军堡迁朔州善阳,生三子,长曰尉迟让,次曰尉迟泰,三曰尉迟礼。 69、尉迟泰(69世祖、彦公次子) 558-636年(孙武帝永定2年-唐太宗贞观10年) 居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生三子,长曰尉迟芳,次曰尉迟麟,三曰恭字尉迟敬德。
九代嗣孙逸翁明 皋手志
70、尉迟敬德(70世祖、泰公三子) 585-658年(陈后主至德3年-唐高宗显庆3年) 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隋末唐初名将、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字敬德,胡恭,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尉迟恭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官兵马师 即看山老、发妻苏娬(589年—613年6月21日),京兆始平人。生四子,长曰胡演,官太傅。次曰胡环,官中慰。三曰胡乐,四曰胡杲 一十六传,值晋乱。先晋太宗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在庭之臣,有议将来,必有姓胡者五人为患。于是隐诛胡氏七十六家。其余各易他氏。时胡公远志,从母尉迟德英,避江州猎户尉迟豹家,遂宗尉迟氏。五世至尉迟恭公,字敬德,有功于唐。太宗欲赐姓李,敬德公因泣祈复赐姓胡。太宗许之,故卒赠谥胡公。自唐以来,历世七十余传,皆宗胡氏,而未尝有所易焉。胡氏之源,有据者如此。
到70世祖尉迟恭(字敬德),有功于唐朝,敬德公祈赐姓胡,唐太宗许之,恢复胡姓。
71、胡演(71世祖、敬德公长子) 600-665年(隋文帝开皇20年-唐高宗麟德2年),生三子:胡元礼、胡定命、胡奎。 72、胡元礼(72世祖、演公长子) 616-628年(隋炀帝大业1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生二子:胡楚宾、胡宗狱。 73、胡楚宾(73世祖、元礼公长子) 631-697年(唐太宗贞观5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迁怀安(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印盒山 澄清公,坚公,照临公自澄清公迁江夏鳌山,世居于此生二子:胡澄清、胡延术。 74、胡澄清(74世、楚宾公长子官户部郎中) 647-702年(唐太宗贞观21年-武则天长安2年),生四子:胡约、胡博、胡卓、胡坚。 75、胡坚(75世、澄清公三子) 667-749年(唐高宗乾封2年-唐玄宗大宝8年),生二子:胡光宪、胡照临。 76、胡照临(76世、坚公次子) 688-760年(武则天垂拱4年-唐肃宗宗上元年),生二子:胡恪、胡敏。 77、胡恪(77世、昭临公长子) 705-797(唐中宗神龙元年-唐德宗贞元13年)迁永宇东山,生三子:胡锷、胡钧、胡礼。 78、胡锷(78世、胡恪公长子) 722-788年(唐玄宗开元10年-唐德宗贞元4年)迁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生二子:胡琬、胡易之。 79、胡易之(79世、锷公次子) 742-839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唐文宗开成4年) 迁安南羌山,生一子:胡尚宜。 80、胡尚宜(80世、易公之子) 759-855年(唐肃宗乾元2年-唐宣宗大中9年) 居安南羌山,生一子:胡渊。 81、胡渊(81世、尚宜公子) 775-844年(唐代宗大历10年-唐武宗会昌4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长春、胡季夏。 82、胡长春(82世、渊公长子) 792-865年(唐德宗贞元8年-唐懿宗咸通6年) 居安南羌山 生三子:胡泰安、胡吉臣,胡元音。 83、胡泰安(83世、长春公长子) 809-883(唐宪宗元和4年-唐僖宗中和3年) 居安南羌山生一子:胡斐然。 84、胡斐然(84世、泰安公子) 830-888年(唐文宗太和4年-唐僖宗文德元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炳灵,胡焕章。
以上恭公至斐然公,共15代嫡祖,由胡易之手志
85、胡炳灵(85世、斐然公长子) 854-924年(唐宣宗大中8年-唐庄宗同光2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登云、胡治化。 86、胡登云(86世、炳灵公长子) 882-975年(唐僖宗中和2年-宋太宗太平7年) 迁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一子:胡泌。 87、胡泌(87世、登云公子) 901-982年(唐昭宗天复元年,卒于宋太宗7年) 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二子:胡受益,胡温良 88、胡温良(88世、泌公次子) 921-986年(梁末帝龙德元年卒于宋太宗雍熙3年) 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二子:胡慎庄、胡云程。 89、胡云程(89世、温良公次子吉洲刺史,太守,字赟) 945-1032年(后唐出帝开运2年卒于宋仁宗明道元年) 迁金陵(南京),再迁长沙 卒于江西吉州文山,生三子:胡霸、胡贞、胡阳。 90、胡霸(90世、云程公长子) 990-1062年(南唐要煜开宝3年-宋仁宗宗嘉佑7年) 迁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胡公霸(949-1006年): 名元武(又名炳),字公霸(又字长善),讳杲,金陵人。自幼好学熟读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少时受越王之命出使南唐,南唐主李煜爱其姿才,封吉州刺史,南唐归宋后,封赠庐陵郡开国侯,擢升通奉大夫,赠江西行省参政。王考其多年为官,清白之节堪嘉,转升大理事评事,客居金陵。在任吉州刺史时,其弟贞与阳随任所客居,后徙泰和南城与禾溪定居。配郝氏,郡封夫人,生三子。霸公致仕后从金陵回归胡卜故里,与长子、次子经营农桑,耕读自乐,命三子赴庐陵封地芗城(今江西值夏镇)定居,为江西值夏始祖。 生一子:胡胜 91、胡胜(91世、霸公子) 1006-1094年(宋真宗景德3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一子:胡琏。 92、胡琏(92世、胜公子) 1031-1101年(宋仁宗天圣9年,卒于宋徽宗建元中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二子:胡恺、胡谅。 93、胡恺(93世、琏公长子) 1054-1137(宋仁宗至和元年-宋高宗绍兴7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生三子:胡载、胡登臣、胡方中。 94、胡载(94世、恺公长子) 1076-1184年(宋神宗熙宁9年—宋高宗绍兴18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二子:胡铸、胡铨 95、胡铨(95世、载公次子) 1120-1180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宋宁宗嘉泰2年) 迁吉安芙蓉山 兵部侍郎, 胡铨 字邦卫、号澹庵老人、谥忠简,生于宋崇宁元年六月初三日,卒于宋淳熙年(1180)五月二十九日。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道院)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词人,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以刚直忠义名昭史册。 南宋建炎三年(1129),27岁的胡铨因抗击金兵有功,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宋绍兴五年(1135),授为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绍兴八年(1138),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针对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要与金人议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的状况,挺身而出,对议和进行抵制,并以“冒渎天威,甘俟斧”的气魄,奋笔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史称“斩桧书”),指出秦桧卖国求荣、朋比为奸、欺君误国的险恶用心,请求高宗皇帝斩秦桧等主和派头颅,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如若不然,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时人称《戊午上高宗封事》为“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金人闻讯以重金购得此文,读后连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此后20年金人不敢贸然举兵进犯南宋。 宋隆兴二年(1164),胡铨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隆兴七年(1171)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淳熙六年(1179)召归经筵,引疾力辞。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已佚。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胡铨上书乞斩奸臣秦桧,义正词严,气节流露于文章。朝中不少大臣读后都“涕泪洒流”。连宋朝的敌人金兵也感到震撼,“至以千金购其稿,三日得之,君臣夺气,不敢南下者二十年。” 生五子:胡泳、胡澥、胡浃、胡荐、胡冲。 96、胡泳(96世、铨公长子) 1129-1202年(宋高宗建炎3年-宋宁宗嘉泰2年) 迁镇江(今属江苏)生二子:胡景、胡诚。 97、胡诚(97世、泳公次子) 1150-1222年(宋高宗绍兴20年-宋宁宗嘉定15年) 生二子:胡宗琰、胡正己。
以上炳灵公至诚公,共13代由宗炎手志
98、胡正己(98世、诚公次子) 宋1175-1253年(宋孝宗淳熙2年-宋理宗宝佑元年) 江西吉安 生二子:胡家兴、胡世宁。
胡公正己(胡铨公四世孙)于江西派衍二十字:家政永映兴、孝有重朝廷、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清
99、胡家兴(99世、正已公长子) 1195-1272年(宋宁宗庆元元年-宋度宗咸淳8年) 迁陕西南郑、生三子:胡永年、胡永畅,胡永清 100、胡永畅(100世、家兴公次子) 1218-1302年(宋宁宗嘉定11年-元成宗大德6年) 居陕西南郑、生一子:胡应隆。 101、胡应隆(101世、永畅公子) 1240-1307年(宋理宗嘉熙4年-元成宗大德11年) 迁陕西洵阳县、生三子:胡兴仁、胡义、胡德。 102、胡兴义(102世、应隆公次子) 1263-1331(宋理宗景定4年-元文宗至顺2年) 迁江西吉安府水大洲 字敬之,生三子:胡全孝 胡纯孝 胡达孝。 103、胡全孝(103世、兴义公长子) 1288-1360年(元世祖至元25年-元惠宗至正2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鼎亨, 生四子:胡友信、胡良、胡敬、胡贞。 104、胡友信(104世、全孝公长子) 1317-1377年(元仁宗延佑4年-明太祖洪武1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弥高,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生二子:胡重亥、胡寅。 105、胡重亥(105世字、友信公长子) 1342-1413年(元惠帝至正2年-明成祖永乐11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字子琪 生二子:胡朝奉、胡朝良。 106、胡朝良(106世、重亥公次子) 1384-1452年(明太祖洪武17年-明代宗景泰3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直,生三子:胡廷彦、胡谟、胡禄。 107、胡廷彦(107世、朝良公长子) 1411-1472年(明成祖永乐9年-明宪宗成化8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三子:胡成化、胡甲桂、胡太安。 108、胡成化(108世、廷彦公长子) 1438-1497年(明英宗正统3年-明孝宗弘治1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二子: 胡平表(进士及第)、胡平治。 109、胡平表(109世、成公公长子) 1465-1528年(明宪宗成化元年-明世宗嘉庆7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四子,胡能宽、胡能明、胡能豫、胡能丰。 110、胡能明(110世、平表公次子) 1487-1562年(明宪宗成化23年-明世宗嘉庆41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二子:胡继善、胡继业。 111、胡继善(111世、能明公长子) 1514-1597年(明武宗正德9年-明神宗万历25年) 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地名流塘,小地名岭头,王娘祠下居住 生三子:胡述德、胡述言、胡述烈。 112、胡述德(第112、继善公长子) 1538-1601年(生于明世宗嘉庆17年-明神宗万历29年)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到“成平能继述”后还有“世代庆吉清”五字未用时,胡公继善之子胡述德又组织议定派衍二十字: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生三子:胡应奎、胡应祥、胡应星(进士)。
以上16代衍派皆正已公所订,尚有(世代庆吉清)5字未终,后述德公,共15代嫡祖,皆录自清同治8年启超公所修之谱
113、胡应奎(113世、述德公长子) 1554-1631年(明世宗嘉庆33年-明思宗崇祯4年)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应奎公本纪,敏慧人也为明秀士,生平不苟取财不乐仕进自葵未采芹后与零陵县主候相友善候去子如不吝吾消当致子显位公曰名非功致难位及人臣其如头衔铜臭何仍躬耕自乐大有隐士遗风生子三:胡世福,胡世奉,胡世禄
胡世奉114世、应奎公次子/后世为虎跳山(猫儿山)胡氏先祖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明神宗万历40年-清圣祖康熙17年(1612-1678) 寿72、檬垭虎跳山胡氏和常家塜胡氏从此支后分支,虎跳山为胡世奉后人,常家塜为胡世福后人 妣唐氏,生子二:胡国训 胡国许 自世奉公以下为檬垭乡虎跳山(猫儿山)胡氏,嫡孙胡先伦 手志并编写世奉支系字辈为:应世国太顺 胡国许115世、世奉公次子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明神宗万历40年-清圣祖康熙17年1612-1678) 妣文氏,生子二:长子太俊、次子太任 胡太俊116世、国许公长子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清世祖顺治11年-清圣祖康熙43年 (1654-1704) 寿51、妣吕氏,生子三:长子顺珸(入川)、次子顺瑕、三子顺瑛 胡顺珸117世、太俊公长子(入川始祖) 迁顺庆府仪陇县三蛟乡管家坝(清圣祖康熙26年-清高宗乾隆20年 1687-1755) 胡顺珸为虎跳山系入川始祖:胡顺珸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奉母吕太君,携弟瑕公自楚湖南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迁顺庆府仪陇县三蛟乡管家坝,再迁檬垭乡虎跳山(今猫儿山马鞍山),吕太君卒葬管家坝 妣伏氏,生子三,长子忠钦,次子忠铭,三子忠铨 胡忠钦118世、顺珸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圣祖康熙59年-清高宗乾隆26年(1720-1761) 妣张氏,生子二,长子良富,次子良贵 胡良富119世、忠钦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高宗乾隆13年-清宣宗道光10年(1748-1830) 妣康氏,生女二、妣陈氏,生子三,长子廷选,次子廷舜,三子廷芳,生女二 胡廷芳120世、良富公三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高宗乾隆60年-清宣宗道光15年 1795-1835) 妣何氏,生子三,长子启勋,次子启清,三子启迪 胡启迪121世、胡廷芳三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清宣宗道光6年-清穆宗同治11年 1826-1872)寿47 妣汪氏,生子五,长明煜,次明昌,三明吉,四明荣,五明华 胡明煜122世、启迪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宣宗道光25年-清德宗光绪18年 1845-1892) 妣何氏,生子五,长承昭,次承穆,三子承階,四子承顺,五子承新 胡承顺123世、明煜公四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德宗光绪12年-1970年 寿85,妣朱氏,继妣张廉贞,生五子,长子先宇,次子先朋,三子先星,四子先愷,五子先伦 胡公启超(号海峰)重修家谱时议将旧谱后十字“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改为“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由此形成启超氏序: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为了后面的字派统一有序,启超公又增订了六十个字辈,即海峰增订六十字:宗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文昌基,必有吉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春。(希我族人,依胡辈取名,高辈晚辈,辈份分明) 114、胡世福(114世、应奎公长子、入常家塜,后裔支系为福公后裔) 1572-1652年(明神宗6年-清顺治壬辰年) 从永州迁居于衡州府衡阳县之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湾,置業住居之 寿73,生子胡国柳 弟世俸居永州零陵县后人入川居虎跳山、之顺珸、顺瑕、其母入川、弟世禄居楚后无考、 115、胡国柳(115世、世福公子) 1543年-*(明嘉靖葵卯年十二月二十六-甲寅年五月初七丑时) 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土地大王祠下,地名石凹牛屎塘而家居之 妣生卒失考、生兴鹏、兴鸣 国柳公因先父迁移年少,谱牒未携,字派已忘。而后起绵绵,代非一代、人不一人,无有字派,恐从后无稽,将以同支为不宗矣,其派有兴宗祖朝廷永吉者。国柳公忘派后之所增也。迨后又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土地大王祠下,地名石凹牛屎塘而家居之。三传至兴鸣公,闻蜀川兵戈已寝,弟兄商议,始迁顺郡广安州之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又闻郡之仪邑,俗美风清,遂去彼来此,而置业于常家堟。越四代忽遭兵燹,旧谱复失,乱靖后滨公商于族乃录草谱以志之,且以派字将完,又增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十字以贻于后。同治庚午年,永和永斗永沛永政等,值俸公嫡孙启超重修谱牒,溯其本源,虽有永州、衡州之别,而实应奎公之一脉也。筹及派字无几,后数字尤艰于命名,且字派各别,势必昧一本为不宗,因议改滨公所增之派,从启超君所衍之派,彼派已至先字,余派亦及文字。公议即于先字派合之,切不可以府有永衡之异,来有先后之殊,而或妄为訾议也。兹特揭其颠末,以晓后起,庶世远年湮,字派无差,尊卑有序,后生辈共遵新定六十字派,以为命名之据,则百代之下,皆朗若列眉,无帝虎之或混矣,谨将旧派与新定之派并录于左。 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庆(此五字未终,故后有世吉二派,阅谱者其谅之)。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以上十派国柳公增定)。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滨公录谱时所增之派值修谱公议改合)。文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增定新派六十字为:宗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尔昌基,必有瑞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亨。 (注:由于胡启超增定新派六十字中有两字,即第13字“文”和第18字“吉”与常家塜胡氏原有字派相同,故常家塜胡氏修谱应用胡启超增定新派六十字时将“文”改为“尔”、“吉”改为“瑞”) 大清同治九年庚午仲秋上浣合族序订 敬斋吉礼书 国柳公长子胡兴鹏 号善甫,妣刘氏,生于甲申年卒于康熙58年,生宗泰宗凤 116、胡兴鸣(116世、国柳公次子)入川始祖 1657-1728年(清顺治丁酉年-雍正戊申年) 湖广迁广安继迁常家塜 始迁顺郡广安州之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又闻郡之仪邑,俗美风清遂去彼来此,而置业于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胡国柳之子兴鸣公迁广安州,重新议定字派: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胡兴鸣为常家塜系入川始祖:胡兴鸣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从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先落业于顺庆府广安州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后才迁居顺庆府仪陇县常家塜。 寿72,号和甫,妣傅氏,生胡宗蓁,胡宗英,胡宗葵 117、胡宗英(117世、兴鸣公次子) 1693-1735年(年康熙癸酉年-雍正乙卯年)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43,号伯玉,妣彭氏,生胡祖儒、胡祖胜、胡祖承、胡祖樑、女三 118、胡祖胜(118世、宗英公次子) 1723-1784年(年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十六日-乾隆四十九年甲寅三月十一日)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70,妣龚氏,生胡朝清、胡朝海、胡朝滨、胡朝洪、 119、胡朝清(119世、祖胜公长子) 1736 -1815年(生于乾隆甲戌年十月十九日-嘉庆乙亥年二月二十三)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62,妣陈氏和刘氏,陈生胡廷瑞,刘生胡廷琏,女二
清公本记:溯公生平素性朴诚与世无许与人无争孝友仁慈悉本性成中年好佛茹青念经六十二彼岸克登和也晚谨志所闻
120、胡廷瑞(120世、朝清公子) 1777-1835年(乾隆丁酉年七月十七-道光乙未年六月初八)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妣潘氏,生胡永和 121、胡永和(121世、廷瑞公子) 1817年-*年(嘉庆丁丑年四月十七)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号厚之、妣陈氏,马氏,陈氏生子胡吉祥,马氏无出 122胡吉祥(122世、永和公子) 1836年-*(生道光十六年)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永和子一,号瑞亭,妣张氏,生于丙申年十一月初四,生文英、胡文兴,胡文谟,胡文诰,胡文典 123、胡文诰(123世、吉祥公四子) 1866 -1960年(生于同治5年丙寅年11月24 -60年代) 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 妣马氏,生胡先朗、胡先舜、胡先禹、
124、胡先禹(124世、文诰公子三) 1906 -1958年(清光绪32年丙午年-大概1958) 居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 先禹公生子较多、早年因为时局南充境内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在其它地方还生有孩子已无从稽考、在六子昭和8岁时去世、卒葬大水三队、妣马氏,生于清光绪丙午年农历2月24、卒年70年代末、生胡昭柱、胡昭贵、胡昭政、胡昭芳、胡昭建、胡昭庭、胡昭和 125、胡昭和(125世、先禹公六子) 生于共和国公元1950年6月16日、 仪陇檬垭迁成都新都区斑竹园镇 生于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时兴隆公社)大水村、排行6、兄弟中唯一生于解放后(1950)、早年文革中生产队当小管理、80到90年代管理生产队强电、懂周易风水丧葬看相之术,师从彭时熙、村里的支客师和村里的婚丧嫁取主持、后以风水师为职业多年、南充境内政坛及百姓中远近闻名、2011年随子女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水韵兰亭养老、妻张菊英、1953年农历3月21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三蛟镇、三姐妹、 早年3岁时父母吵架母轻生父坐劳此后无音讯,幼年随叔伯长大,清苦、文化2年级能认很多汉字、70年代结婚、育3子、体健、但在2011年成都军区总医院查出患癌已晚期、并是最严重阶段,将不久于人世,后未做化疗回家静养、在丈夫悉心照料下久病成医已活过5个年头!2017年6月去世。生子、胡盛辉、女二胡琼华、胡蓉珍 126、胡盛辉(126世、昭和公子) 也就是本文作者啦 生于1981年2月28日、 仪陇檬垭迁成都市高新西区 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出生,成都市高新西区定居、1981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家中幼子、1997年16岁外出西安务工、1997年6月重庆学制冷设备维修、1998-2000年眉山彭山区读中专、2000年分配至成都一家港资企业工作、2003年入成都王府井工作、2005年西安创业失败返蓉继续创业失败、2006-2007年四处打工、2009年继创业、2007年结婚 127、胡熙洁(127世、盛辉女 ) 生于2009年10月25日、成都彭州市 随母籍成都市彭州市, 还是个小学生一枚
世代 | 名 | 生卒年代 | 生居 | |
周 河南淮阳|3代|约106年 山东济南|8代|约169年 河南鲁山|9代|约270年 仁怀县|12代|约298年 | ||||
1世 | 胡公满 | 前1067 -前986 | 〔河南〕陈州(淮阳) | |
2世 | 陈季夷 | 前1045 -前978 | 〔河南〕陈州(淮阳) | |
3世 | 胡仲惠 | 前1020-前961 | 〔河南〕陈州(淮阳) | |
4世 | 胡逸 | 前1004-前949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5世 | 胡延 | 前990-前900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6世 | 胡熺 | 前969-前917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7世 | 胡琳 | 前949-前892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8世 | 胡蒙戎 | 前928-前869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9世 | 胡希仲 | 前904-前838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0世 | 胡敦庞 | 前880-前814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1世 | 胡雅 | 前852-前740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2世 | 胡确 | 前835-前776 | 〔河南〕枥城迁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3世 | 胡燧 | 前818-前741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4世 | 胡明视 | 前799 -前72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5世 | 胡倡顺 | 前779 -前720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6世 | 胡定超 | 前746 -前68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7世 | 胡始项 | 前720 -前641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8世 | 胡瑜镜 | 前679-前60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9世 | 胡聪 | 前653-前615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20世 | 胡楚 | 前627-前565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21世 | 胡廷献 | 前612-前548 | 鲁州迁海州族山 | |
22世 | 胡梁木 | 前593-前541 | 海州迁仁怀县笔头岺 | |
23世 | 胡万年 | 前567-前492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4世 | 胡宾居 | 前548-前468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5世 | 胡隗 | 前519-前474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6世 | 胡盤 | 前493-前415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7世 | 胡伶 | 前468-前405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8世 | 胡夷 | 前451-前402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9世 | 胡齐艺 | 前421-前340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30世 | 胡步 | 前401-前310 | 居仁怀 | |
31世 | 胡稼书 | 前358-前299 | 居仁怀 | |
32世 | 胡虞祀 | 前339-前264 | 居仁怀 | |
33世 | 满文钦 | 前314-前206 | 居仁怀 | |
34世 | 满强卫 | 前295-前208 | 〔江西〕仁怀迁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35世 | 满晖 | 前273-前206 | 〔江西〕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秦|江西九江|4代|约71年 | ||||
36世 | 胡德臣 | 前248-前190 | 〔江西〕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37世 | 胡大成 | 前224-前155 | 〔甘肃〕江州(今九江市)迁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太乙山 | |
汉|成都邛崃|5代|约103年 江西南昌|4代|约77年 | ||||
38世 | 胡仲晖 | 前197-前136 | 〔甘肃〕泾州(今甘肃泾川北)迁临涇龙山(今甘肃镇原县) | |
39世 | 胡安 | 前177-前106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0世 | 胡衡 | 前157-前89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1世 | 胡朝会 | 前136-前74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2世 | 胡芮 | 前115-前58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3世 | 胡荣 | 前95-前36 、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4世 | 胡顺臣 | 前74-前17 | 临邛迁凤翔鸡山 | |
45世 | 胡肫仁 | 前53-12 | 居凤翔鸡山 | |
46世 | 胡闵 | 居凤翔鸡山 | ||
47世 | 胡恭 | 前13-40 | 居凤翔鸡山 | |
48世 | 胡方贤 | 9-71 | 〔江西〕凤翔迁豫章(今南昌)檬垭 | |
49世 | 胡烈 | 25-91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0世 | 胡寭德 | 46-110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1世 | 胡仲舒 | 67-132、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2世 | 胡正 | 86-191 | 〔湖北〕迁居襄阳 | |
53世 | 胡广 | 105-182 | 〔湖北〕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 | |
54世 | 胡永年 | 130-187 | ||
55世 | 胡茂忠 | 184-218 | ||
56世 | 胡勃 | 179-250 | 〔安徽〕襄阳迁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 | |
57世 | 胡质 | 199-248 | 〔安徽〕寿州迁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58世 | 胡贤 | 224-280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59世 | 胡继威 | 251-328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晋|安徽寿县|4代|约63年 山西朔城|4代|约114年 | ||||
60世 | 胡智 | 280-336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61世 | 胡钦明 | 309-376 | 〔安徽〕居寿春坞乐 | |
62世 | 胡逊 | 242-411 | 〔湖北〕寿村迁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 | |
63世 | 胡志远 | 361-428 | 自夏口迁江州岳山 | |
64世 | 尉迟穆 | 391-457 | ||
65世 | 尉迟仁 | 429-496 | ||
66世 | 尉迟延寿 | 457-540 | ||
67世 | 尉迟亮 | 486-558 | 〔山西〕江州迁朔平马邑铁山桥(今山西朔城区) | |
68世 | 尉迟彦 | 526-611 | 〔山西〕自马邑迁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 |
69世 | 尉迟泰 | 558-636 | 〔山西〕居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 |
70世 | 尉迟敬德 | 585-658 | 〔山西〕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 |
71世 | 胡演 | 600-665 | 隋 | |
72世 | 胡元礼 | 616-628 | ||
唐|江夏鳌山|4代|约75年 安南羌山|5代|约140年 湖北麻城|3代|约63年 | ||||
73世 | 胡楚宾 | 631-697 | 迁怀安(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印盒山 | |
74世 | 胡澄清 | 647-702 | 迁江夏鳌山 | |
75世 | 胡坚 | 667-749 | 居江夏鳌山 | |
76世 | 胡照临 | 688-760 | 居江夏鳌山 | |
77世 | 胡恪 | 705-797 | 居江夏鳌山 | |
78世 | 胡锷 | 722-788 | 迁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 | |
79世 | 胡易之 | 742-839 | 迁安南羌山 | |
80世 | 胡尚宜 | 759-855 | 迁安南羌山 | |
81世 | 胡渊 | 775-844 | 居安南羌山 | |
82世 | 胡长春 | 792-865 | 居安南羌山 | |
83世 | 胡泰安 | 809-883 | 居安南羌山 | |
84世 | 胡斐然 | 830-888 | 居安南羌山 | |
85世 | 胡炳灵 | 854-924 | 居安南羌山 | |
86世 | 胡登云 | 882-975 | 〔湖北〕迁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7世 | 胡泌 | 901-982 | 〔湖北〕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8世 | 胡温良 | 921-986 | 〔湖北〕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9世 | 胡云程 | 945-1032 | 〔江苏〕迁金陵(南京),再迁长沙 | |
90世 | 胡霸 | 990-1062 | 〔江西〕迁江西庐陵吉州芗城(吉安值夏镇) | |
宋|江西吉安|21代|约524年 | ||||
91世 | 胡胜 | 1006-1094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2世 | 胡琏 | 1031-1101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3世 | 胡恺 | 1054-1137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4世 | 胡载 | 1076-1184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5世 | 胡铨 | 1120-1180 | 〔江西〕迁吉安芙蓉山 | |
96世 | 胡泳 | 1129-1202 | 〔江苏〕迁镇江(今属江苏) | |
97世 | 胡诚 | 1150-1222 | ||
98世 | 胡正己 | 1175-1253 | 〔江西〕江西吉安 | |
99世 | 胡家兴 | 1195-1272 | 〔陕西〕迁陕西南郑 | |
100世 | 胡永畅 | 1218-1302 | 〔陕西〕居陕西南郑 | |
101世 | 胡应隆 | 1240-1307 | 〔陕西〕迁陕西洵阳县 | |
102世 | 胡兴义 | 1263-1331 | 〔江西〕迁江西吉安府水大洲 | |
元 | ||||
103世 | 胡全孝 | 1288-1360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4世 | 胡友信 | 1317-1377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5世 | 胡重 | 1342-1413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明湖南永州|3代|约58年年 湖南衡州|3代|约160年 | ||||
106世 | 胡朝良 | 1384-145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7世 | 胡廷彦 | 1411-147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8世 | 胡成化 | 1438-1497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9世 | 胡平表 | 1465-1528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10世 | 胡能明 | 1487-156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11世 | 胡继善 | 1514-1597 | 〔湖南〕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 |
112世 | 胡述德 | 1538-1601 | 〔湖南〕居永州谭塘里(流塘、岭头,王娘祠) | |
113世 | 胡应奎 | 1554-1631 | 〔湖南〕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 |
114世 | 胡世福 | 1572-1652 | 〔湖南〕从永州迁衡州府衡阳县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湾 | |
115世 | 胡国柳 | 1543-不详 | 〔湖南〕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石凹牛屎塘 | |
清 四川仪陇|11代|约292年 | ||||
116世 | 胡兴鸣 | 1657 -1728 | 〔四川〕迁广安州继迁顺庆府仪陇常家塜 | |
117世 | 胡宗英 | 1693-173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18世 | 胡祖胜 | 1723-1784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19世 | 胡朝清 | 1736 -181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0世 | 胡廷瑞 | 1777-183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1世 | 胡永和 | 1817-不详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2世 | 胡吉祥 | 1836-不详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3世 | 胡文诰 | 1866 -1960 | 〔四川〕居仪陇大水村 | |
民国 | ||||
124世 | 胡先禹 | 1906 -1958 | 〔四川〕居仪陇兴隆场大水村 | |
共和国 | ||||
125世 | 胡昭和 | 1950 出生 | 〔四川〕从仪陇县迁成都市新都区 | |
126世 | 胡盛辉 | 1981年生 | 〔四川〕从仪陇县迁成都市高新西区 | |
注:居住年份为大约且为本支世系下传、实际世系迁居后另有很多子孙在当在居住 | ||||
胡氏一家、源远流长、上溯远古、三皇五帝、舜帝后裔、始祖满公、
香火鼎盛、相传至今、胡氏宗亲、四海为家、不忘先贤,
珍惜宗情、胡氏亲友、坦诚以待、与时并进、共创辉煌、聚首连连、
共叙宗谊、和睦共处、代代相传、祖德传芳、人才辈出,胡氏族人、
迈步前进、胡氏族人、迈步前进。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编辑 / °ShineBloom|时光 江湖见.江湖散 青山有幸会,此去可无期 赠君白马与长剑,皆做风雪客 饮尽杯中酒 江湖见,江湖散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 握得越紧,压力越大, 流速越快,失去的也越多。 学会放手,甘愿舍弃, 才能真正的得到。 得与失是相对的, 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 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 凡事看淡、想开, 一切随缘、随心;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人一旦聪明,很多事就看的透彻, 也就失去了快乐。 关注胡盛辉个人公众号 ▼搜看更多文章 SHINEBLOOM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 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 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 心本不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 心态安好,幸福常存。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 再伟大的梦想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 梦想的终点虽然可能看上去还是那么遥远, 但你需要一步步向前走。 当某天回头望, 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完了很多路程。 人生总是在前行, 那些所有你以为过不去的过去, 最后都留在了最后; 有时候,我们并非走出了伤痛, 不过是学会了带着伤痛继续生活。 真正的陪伴,经得起坎坷,经得起平淡。 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 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每天都会想念的人。 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即便在一起要吃很多苦头,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生活的苦,会随光阴淡去。 但失去挚爱的疼痛,时间也无法洗涤。 多年后仍能让你心痛的,是当年轻易放弃的真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尽人事,听天命。 无愧于心,不惑于情。 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唯有心安理得方得极乐世界! 做好人,行好事,存好心,说好话!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所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 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凡事看淡点看开些,顺其自然,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 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耐心点,坚强点,总有一天, 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 有时候真的努力后, 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在一切变好之前, 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 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 所以耐心点,给好运一点时间。 今天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你羡慕别人的幸福, 却不知别人真情实意的付出。 你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自由, 却不知道他为这份自由付出的东西。 一切都有代价,无论是财富,事业,爱情 所以不必羡慕,生活不在别处, 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别人对你说的话,做的事, 从来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 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你原谅别人, 只是因为你还想把他们留在你的生活里。 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是你学会了“表达”而是学会了“咽下” 一段路,走了很久, 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 一件事,想了很久, 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 一些人,交了很久, 却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 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 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 上善若水; 处下不争;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淡泊恬适; 明心立志;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厚积薄发; 以柔克刚;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戒骄祛躁; 平等待人; 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心诚则灵; 唯德感天;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不会因为过往的回忆牵动自己,陷入痛苦或甜蜜。也不用考虑眼下所做的一切是否左右今后的人生。活在当下,不论曾经、现在、将来是何种角色,做好该做的事,活在当下,就变得简单 不要被心情好与坏而乱作决定,不要用情太深而无法自拔,对于将来,不要恐惧,对于过往的事,不要总是念念叨叨,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么,你会过的很快乐。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更多关于仪陇檬垭胡氏谱碟主题: [谱碟]本支胡氏递及谱 (3)
CATALOG 一、胡氏世谱序 二、胡氏世系 1、得姓前嫡祖递及谱 2、得姓后嫡祖递及谱 3、本支胡氏世系传递及迁徙史
1 胡氏世谱序—魏徵 余卧病谢政,而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以告余曰:予胡氏之先,出自帝舜有虞氏之裔。帝舜本姬姓,因居妫汭,以妫为氏。子商均,封于虞。迨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于陈,以奉帝舜祀,子孙以谥为氏。后为楚灭,子孙辄去国。 至汉有讳(高早成)者,为灵朔孙(按一载从孙),景帝时,吴王濞反,公统兵(按隋大尉周亚夫统兵)拒之,遂擒吴王,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之临泾,是为胡氏之始祖也。子钦为阳翟令,钦二子曰建、曰安,建移家河东,擢渭川令,治甚有声,安仕临邛令,遂居临邛,为临邛派。 建子孝先,举茂才,为深阳邑长子二:沂、浩,沂举明经,为邑都令,政绩著闻。浩官彭城令,遂家四川,为内江派。沂子宽,渔阳大守,宽生二子曰冕。曰录(下永),冕累转大司徒,录(下永)好古博雅,三转六安丞,迁衡阳,为衡阳派。冕子微,拜谏议大夫,微生三子:长昌宗,次昌裔,又次昌胤,昌宗以孝行著名,拜谏议郎,无嗣。昌裔以孝行闻于献帝,授都水教谕。昌胤隐居天目山,以孝廉拜议郎。 昌裔子勇行,仕上蔡长,迁寿春,为寿春派,一传崇德再传达,达传质,质传威,威传来降(按《晋书》威子奕),未详其后。 昌胤子敏行,举茂才拜黄门侍郎,敏行子好德,进车驾尚书,好德二子:遵叟,遵征,蠕蠕有功,封武始侯,叟无详。 遵三子(按应子六):长广。次奋,又次烈,广进散骑常侍,奋从司马懿伐辽东,以功封夏阳子,其后未详。烈与钟会伐蜀,会反,烈子世元,率部下士卒攻杀会,其后未详。 广子壹(按《北史》广子喜)拜凉州刺史,壹子忠进车驾侍郎大司马,忠生三子:世贵、世爵、世荣,世贵失传,世爵封武始侯,世荣未详。 世爵子国珍,袭父爵进封安定郡公。国珍二子:麟祥。凤祥。麟祥拜殿中尚书,凤祥迁桂林(按《北史》国珍,与皇甫氏无子,以兄真主子僧洗,字湛辉过养为嗣子,后继娶梁氏生子祥字元吉,袭全封历位殿中尚书、中书监、侍中。改封平凉郡公。僧洗亦历位中书监。侍中,封濮阳郡公。僧洗非殿中尚书是凤祥又何来迁桂林耶?),为桂林派。 麟祥三子: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子藩,迁豫章(按可疑),为豫章派。履约以父荫衡阳邑男。履坦迁福清(按可疑),为福清派。 履约子鼎,封苞信伯,鼎二子承仁,安仁,承仁迁阳曲,为阳曲派。安仁仕为都官尚书,子韶擢行台郎,韶二子:戬、谐,戬历任青,徐、冀三州刺史,谐未详。 戬子觊,觊子绩,即学颜之父也,累官散骑常侍,拜侍郎不起,及予以贞观八年登仕籍(按官御史中丞),而支庶相析谱可概睹矣。 学颜又伏而言曰:古者,天子胙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土,则各命之氏,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家,各按其氏系,以宗法行世禄之典。而太史公往往以世家氏系,拊循其众焉,是以联族而不散。教隆于上,而俗美于下,有自来矣。 春秋之衰,遭赢秦之乱,而诸侯公卿大夫各自吞并,又当兵燹战伐崩离革命之际,与夫荐相仍,亡徙道路山谷,奴隶牛马者不可胜数,是以世家巨室,求其魏晋以采之族,尚不可得?而况秦汉以上之氏系乎?甚或再传以后,昭穆邈不可考,盖经秦汉之兵疑,与夫亡徙道路奴隶牛马者有之,此予所以悲怆饮泣而谱之,庶或后世子孙不失其宗也,嗟乎予之所为谱者若此。而大夫德望朝廷,名播海宇,其能为予施一言于兹编,以为后劝乎? 某伏读而题之曰:窃按周礼,宗以族得民以礼。大传亦曰: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而人道备矣。 古者有大宗,有小宗。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合而言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此之谓人道之大端也。 按胡氏之系,自秦以上,不可得而考,自汉以下,乃颇可著,而世多闻人显仕,迄今八百余年,其所分支合派,灿然可考,苟非簪缨相继,其谁能保传之乎?余闻大圣人有言曰:自仁率亲,自义率祖,是编也,可以昭百世矣。 大唐贞观十六年(642)秋九月吉日秘书监检校侍中太子太师钜鹿郡公魏徵(魏征) 撰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邢州钜鹿郡(今邢台市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 胡氏家谱序—李白 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吾友胡珲,字璞山,其祖颉,仕唐,归老林泉。珲因隐居云台之麓,常养白鹇。予访至其宅,见其家谱,始晰胡氏出自商均,商均之子,孟曰拘孟,仲曰毁仲。拘孟生相丁,相丁生太辛,太辛生太丙,太丙生昌圉,昌圉生亚丁,亚丁生思幕,思幕生冥差,冥差生公召,公召生鞠拘,鞠拘生祁菟,祁菟生璮庚,璮庚逃匿山泽,不知所终。毁仲生珀,珀生耆,耆生良,良生兴,兴生克,克生弗,弗生虢仲,虢仲生宇,宇生合元,合元生丕,丕生珍,珍生玄通,玄通生恢,恢生抚,抚生伯盛,伯盛生奢,奢生整,整生元则,元则生述,述生悠,悠生伸和,伸和生宝昂,宝昂生志,志生雅,雅生次豹,次豹生敷,敷生节,节生超,超生逊,逊生庆,庆生禹,禹生文科,文科生阏父为周陶正。阏父生满,武王克商,以元女太姬配满,封国于陈,以奉舜祀。弥年寿考,谥曰胡公,其庶子丹,以谥为氏,遂姓胡氏,三十七世而至君祖颉。溯自用秦汉魏,以历晋隋而至我唐。代有达人,世多显宦。闻之积德而累仁,保世以滋大。胡氏之兴,正未有艾。君奚以隐为因请谱叙,即书所系以记之。 大唐乾元戊戌元年仲冬月长至日供奉翰林李白序 并赋诗一首《登云台访友》陇西李白题 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雪,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闲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璧山。胡君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 胡氏族谱序—朱熹 谱,古所重也。欧苏作谱之典益着。是典也,将所以明本源、叙尊卑、别亲疏、辨异同。家有谱犹国有史也。国无史,千万载帝王传统,正闰隆替,何从而验其实;家无谱,某昭某穆,世系本源,某派子孙亦何所自而考其真。谱者,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非我族类虽富贵且不录,同本支虽贫贱何尝弃,欧苏已矣。仕族宗之,斯盛典也,讵可缺诸。吉之庐陵澹庵先生从孙宏父,志欧苏之志,法欧苏之法,某亦今日欧苏者。 胡氏其先,自五季刺史霸公而上,沿源求流,得姓始由妫满封陈侯,谥曰胡,盖舜之裔也。自满而下,承流衍派,汉之胡宽胡建,三国之胡质胡威,晋之胡藩皆嫡系也。自建迁安定,自藩迁豫章,新吴华林则有唐之义阳申州侍郎胡元范,工部尚书胡澄,咸出华林之后。我朝泰山读书胡翼之,衡山着书胡康侯,因此考彼同一气也。其武宁、金陵、吉袁、临江、新俞、新泽、芗城、永阳、白沙、永香、功德、澹源、醴陵、南城、龙凤、三州、新淦、象口、仁和、大眼之胡皆华林之所出。芗城出于金陵,始于华林也。本源历历,支派详明,子孙蕃盛,簪缨绵绵,谱讵可以而弗着? 故宏父据宗支图,断自霸公为始,斯即其所可知者。谱既着矣。上而本源明,尊卑叙,示有尊也,下而亲疏别,异同辨,示有亲也。尊尊亲亲,人道立矣!人道立而孝敬生,胡氏之谱愈有光焉,而不坠前闻之望也。 南宋时维大宋绍熙甲寅年(1194)孟春月望日新安朱熹 撰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4 胡氏族谱序—文天祥 封建定而姓氏立,宗法举而族谱作,以后谱系之所由始也。夫谱者。所以合宗属叙长幼,而尽亲亲之义也,辟之木也千支万叶同乎一本,辟之水也千流万派同乎一源,人之一身,自一世再世而至千万世同乎一气。苟无谱以系之,则长幼失序,尊卑相陵,庆戚不相加患难不相恤,而亲亲之义亡矣,谱其可无作乎。予按胡氏之先其得姓,始自周封舜后满于陈谥曰胡,公其后子孙遂以谥为姓,汉之胡建、胡宽自河东徙居安定,子孙蕃衍,十有九族,衣冠华伟,散居四方。唐开元中,瑜、瑱、玘并举进士,瑜任工部尚书分居金陵城西。自南唐公霸刺吉州封庐陵郡开国侯,子孙因家焉,长子胜,号茶园府君居庐陵芗城,仲子周,国学博士居吉水澹源,三子汲,徙衡州复居永阳,四子潘回金陵,其后有徒湖南抚州、永丰、青州坳头、庐陵西街、吉水、功德源、宁都、怀乡、赣县、新田、于毋石迁徙不一。惟芗城据予乡上游世称巨族,公霸传九世孙澹庵先生,以春秋登建炎戊中第仕,终资政殿学士,时权奸主和误国,公抗疏乞斩,忠义之气至今凛凛使人兴起,卒谥忠简,其节义、丈章后必有史官书之。从弟镐举靖康榜由新淦尉升湖南参议,赐绯鱼袋。十世泳淮西总干澥江东运判浃承务郎, 氵荐惠州佥判。十一世槻榘兵部尚书。是皆以忠义显着,取重当世而流光无穷者也。其后以荐辟恩封世赏拜爵者,不可胜纪。胡氏之族可不谓盛乎。予忝同乡钦仰先生之风,引颂弗及国学进士寿甫取其旧谱增葺,已昭前烈为予求序故为之,书而乐道其美,传曰,本之大者木必茂,源之深者流必长。俾胡使之子若孙有能习忠义之分,修敦睦之行,思所以清其源而培其本,则所以光于前而振于后,者宁有穷极哉。诗曰,聿修厥德毋忝祖。胡氏之后其勉旃。 南宋宋咸淳四年春二月下潮郡人文天祥序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5 姓氏源流谱— 四川仪陇猫儿山胡氏 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不溯其源,是忘祖也。今人第知,三代九祖,为一本之渊源,而不知特其支流耳。盖源者原也,即姓之大原,氏之所由起,祖之所由生也。必即其源,而上溯之。如追黄河之源于天上,寻孟津之源于昆仑。然后可囗源之所由分,派之所由别。大宗小宗,远宗近宗,之所由判。 如我胡氏,其源孔远,其流与派亦甚繁,所有大宗小宗,远宗近宗,难尽详于简篇,兹特即其姓之原,而略志之。盖胡氏之源,出自姚姓,虞帝之后。以帝尧降二女于帝舜,因赐妫姓,故改姚姓,为有妫氏及禹有天下,封大舜之子商均于虞城,子孙皆宗妫姓。三十七传(失考)至妫阏父公为殷陶正。阏父公生妫太祖妫满公。周武王时,以元女太姬配满公,封以太昊之墟,国号陈,因赐名曰:陈胡公。 胡公生三子,长申公名犀,次相公名皋,皆太姬所生,曾袭父爵,故称“公”。三名季夷,侧室灵妃所生,未得嗣位,故不以“公”称。申公犀之后,世为“陈公”,其子孙以国为氏。惟陈敬仲,避御寇之祸,抱大舜之乐奔齐。至五世孙恒,遂改姓为“田”。后田午之子封于储亭,子孙又以“储”为氏。田艾之子,封于艾邑,子孙又以“艾”为氏。及田齐失国,移居元城,子孙又有易“田”姓而为“王”姓者。惟敬仲之支子昭不肯忘祖,遂以祖谥为氏,而姓“敬”。 凡陈、田、储、艾、王、敬六姓,皆申公犀之后。其间王公卿相,名臣达士,不能悉数,故不详载。相公皋曾继犀为陈公。后犀之子奕嗣立,位不及皋子孙。虽盛不传,六世至陈庄伯辕,有孙涛涂公,因世袭不及,避居商邑,以祖字为氏,改姓“辕”。后世去车为“袁”姓。及田和篡齐,大封同姓。访皋之后,得庄伯辕二十一世孙袁款(前失考),封于母仰。以绍胡公之祀,赐姓胡母氏。其后子孙,分为三姓。一胡母,二母仰,三母氏。凡辕、袁、胡母、母仰、母氏五姓,皆相公皋之后。其间亦各有伟人,名垂史册,兹不深叙。独季夷不宗于陈,以胡公满之谥为姓,曰胡,三十一传(考在后)至秦二世胡亥摄位,禁人书“胡”字。时胡公元钦,以祖字为氏,易姓“满”。及秦氏灭,汉刘建业。元钦之子,满公强卫。强卫公之子,满公喜。见楚大夫王孙满之后,有姓满者,乃易满姓为胡姓,其后子孙皆宗之。一十六传,值晋乱。先晋太宗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在庭之臣,有议将来,必有姓胡者五人为患。于是隐诛胡氏七十六家。其余各易他氏。时胡公远志,从母尉迟德英,避江州猎户尉迟豹家,遂宗尉迟氏。五世至尉迟恭公,字敬德,有功于唐。太宗欲赐姓李,敬德公因泣祈复赐姓胡。太宗许之,故卒赠谥胡公。自唐以来,历世七十余传,皆宗胡氏,而未尝有所易焉。胡氏之源,有据者如此。后有作者,尚其据古而备参之。 四川仪陇猫儿山胡氏同治九年 6 胡氏源流世系考— 四川省蓬溪文井镇胡氏 胡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今天,胡姓已成为中国第十三个大姓,胡姓子弟人丁兴旺、枝繁叶盛,遍布于五湖四海、神州大地。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短暂之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是千枝万叶的胡氏中的一枝。她的“根”在何处呢?不妨在此作一番寻根探源。文井胡氏,系出有虞,受姓始祖胡公满。胡公满为舜的后裔,姓妫,名满,“胡公”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舜以上远古祖先世系,据《史记 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依次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从黄帝到舜已传了九世。 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胡传淮
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母曰握登氏。舜德行醇正,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后来,舜和他的妻子住在妫水旁,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阏父是周朝的陶正官,掌管治陶器的工作,因制陶有功,受到赏识。周武王(公元前1046 一前1042 年在位)便把长女太姬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生申及相。
妫满就是胡公满;胡公满成为周天子的乘龙快婿,周武王便把他封到陈(今河南淮阳)。《史记》云:“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唐书 1宰相世系表》:“虞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即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太姬,生胡公满,赐姓妫,封之于陈。”妫满既为人正直、有气节,又 年高寿长,故谥曰:“胡公”。“胡”有“古老、长寿”之意,既封为公爵,又健康长寿,真是福寿双禧!其子孙遂以谥为姓,称为胡氏。
胡公满就是胡氏得姓的开山始祖。胡公满的坟墓至今尚存,位于河南淮阳县城南城壕内。因壕水不时浸蚀其址,当地人以铁锢之,称之为铁墓,今已建成蔚为壮观的满公陵园,并有胡满公祠。
黄帝传九世至舜;舜传三十四世至胡公满。胡公满传二十三世至胡澄。胡澄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使用胡姓的第一人。澄公以下,承流派衍,子孙繁盛,遍布全国。
胡澄传四十一世至胡藩。胡藩,字道序,号永维,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安定(治今宁夏固原县)。胡藩英勇善战,是刘裕建立宋政权的得力干将,为刘宋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胡藩历任员外郎、散骑常侍、宁远将军,鄱阳太守、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卒谥“壮侯”。《宋书》有《胡藩传》记载其生平事迹。胡藩在刘宋官至太子左卫将军,有功于朝,赐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他喜欢华林(今江西奉新县冯川镇西南25 公里处,其龙脉来自黄山)的明山秀水,于是迁居于此地,成为华林胡氏的始迁祖。相传胡藩有60 个儿子,长大后析居江西各地,于是胡氏家族便成为望族。今南昌市南19 里处,有宋太守冢,即为胡藩墓。
胡藩传十一世至胡秉。胡秉,字能执,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宏文馆讲书,曾与李孝恭、高士廉、温彦博等人修纂天下《氏族谱》。胡秉子三:胡烈、胡机、胡祥。胡机为唐高宗永徽年间进士。
胡机传十三世至胡清献。胡清献,名克寿,字足征,唐显宗大中二年(848)进士及第,官江西饶州刺史,葬华林山罗武二仙庙后。子三(一云子七):胡魁、胡城、胡霸。
胡城,字汤考,号嵩山,胡清献子,胡公满八十七世孙,唐末进士,官至侍御史,唐亡不仕,入籍江西,隐居豫章之华林。妻耿氏。子五:胡珰、胡瑜、胡琼、胡王告、胡球。五子分居五处,蔚为五宗,形成江西华林胡氏的五大分支。胡珰一支,留居江西华林,其后裔分布在今江西、湖南等地,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就系其后。胡瑜一支,居今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宋代著名经学家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宁、胡宪等就是其后裔。胡琼一支,迁居晋陵(今江苏常州市),宋代著名文学家胡宿、宰相胡宗愈、名臣胡世将、明代礼部尚书胡源洁为其后代,有“富贵胡家”之美称。胡王年高寿长,故谥曰:“胡公”。“胡”有“古老、长寿”之意,既封为公爵,又健
康长寿,真是福寿双禧!其子孙遂以谥为姓,称为胡氏。胡王告—支,迁居江西九江市。胡球一支,迁居江西武宁县。华林胡氏,历世不衰,名臣巨儒辈出,人丁繁茂,子孙散布在今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区,遂成为天下胡氏之大宗。
胡城下传二十余世,时值元末战乱,湖北土著人口减少,其后裔遂从江西迁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故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据清代麻城县《胡氏宗谱》序云:“迨其后,徙居丰城县者,瑜公之苗裔居多也,又
传二十余世,经元季大乱,各迁不一,难以悉考。至迁湖北各郡也,黄州八属之胡氏者,或由饶州余干瓦石当墩,或自南昌丰城瓦屑坝,同出一源矣。……溯其世次,稽其流派,同出江西余干城公。”迁居麻城
县孝感乡的胡城后裔又下传十余世,传至胡其祥。
胡其样,明末清初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胡城后裔,妻汤氏。子四:胡大国、胡大鹏、胡大宗、胡大海。清初,因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急待垦殖,于是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高潮。清康熙后期,胡大国、胡大海兄弟二人,遂由湖北迁居四川。胡大海落业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北莲花池,其后裔聚居于今南充市顺庆区。胡大国,胡其祥长子,妻邹氏,康熙后期由湖北麻城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今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子三:胡应秩、胡应穗、胡应秋。胡应秩后裔聚居于今蓬溪县罗戈乡石牛村三社;胡应穗、胡应秋后裔分别聚居于今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胡大国为文井胡氏入川始祖,卒葬文井场云台观八宝山,其墓今存。文井胡氏字派为:其大应廷联,永正家兴传,世代开文运,学成第耀先,后德才万载,光荣定胜前。胡大国一支今已下传十三代,子孙繁盛,瓜瓞绵延,遂称文井望族。文井胡氏从西周胡公满算起,至今已传至130 余代了,足征文井胡氏源远流长矣。其源流世系如下:胡公满(西周时人,舜帝34 世孙,胡氏得姓始祖),传23 世至胡澄(春秋时人),澄传41世至胡藩(南朝刘宋太子左卫将军、江西华林始迁祖),藩传11 世至胡秉(唐太宗宏文馆讲书),秉传1 世至胡机(唐高宗时进士),机传13 世至胡清献(江西饶州刺史),献传1 世至胡城(唐末进士、侍御史),城传30 余世至胡其祥(明木清初湖北麻城县人),祥传1 世至胡大国(文井胡氏入川始祖),胡大国后裔今已传至13 世,笔者为胡大国第九世孙,即:胡大国→胡应秋→胡廷旭→胡联坤→胡永涵→胡正敏→胡家勤→胡兴恒。
胡氏得姓前嫡祖递及谱及人物典故(远祖世系)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1 华胥氏 2 伏羲、女娲 3 少典 4 长子炎帝、次子黄帝(正妃螺祖) 黄帝有25个儿子、嫘祖是湖北宜昌人 5 长子少昊(玄嚣→蟜极→帝喾→帝尧→丹朱)、次子昌意 6 颛顼(乾荒) 玄嚣生于江水(四川地区),昌意生于若水(雅安地区) 7 穷蝉、鲧 (鲧→禹→夏启)、古蜀王、称、魍魉、梼杌 8 穷蝉→8、敬康→9、句望→10、桥牛→11、瞽叟→12、舜 瞽叟以上世代,尤是洪荒文明未启,为传说时代、无考证 13 长子虞舜、次子象 14 14、商均→15、虞思→16、有龙 17 肸、寿 18 叔仪 19 康伯(康伯生宗石公)、次子康仲 20 妫 21 长子期(忠谏于夏桀,为夏桀所减)次子发 22 22、妫方→23、振→24、维→25、寿固→26、敖→27、胜→28、元捷→29、偃→30、姑猛→31、公元→32、蔺→33、慎叔→34、野→35、无斁→36、菑→37、叔正→38、猷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 42、遏父→ 43、妫满(陈胡公) 约8000多年前、母系氏族时代、丈夫燧人氏,生伏羲氏和女娲)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据史书记载,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华胥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相传她在叫做雷泽的地方踩了雷神的脚印,感应受孕,随后在成纪生下了伏羲,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以来都跟有熊国有通婚的习俗。 燧人氏,华胥氏老公,生卒年不详,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之子,伏羲配女娲、生少典、古代传说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关系 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相传伏羲人首龙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1世祖、伏羲女娲之子、妣有乔氏女安登,西陵氏女附宝,附宝生黄帝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姜为姓 少典也称有蟜氏,《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其嫡子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主要活动于今中原(河南新郑)一带。 少典,讳渊公,也称初开始祖,曾祖母华胥氏,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领,初封有熊国(河南新郑附近),执掌六个部落,分别把熊、罴、貔、貅、貙、虎当做图腾,少典便被称有熊国国君。所以,大多史料都称黄帝为有熊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黄帝为有熊氏,也表明原始社会已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少典也是炎帝和黄帝的父亲,可以说他是中国人的始祖。不断探索炎黄历史的新郑市市政府发现当地的熊冢就是少典的陵墓。后来市政府决定在墓址上立碑,以纪念少典,缅怀祖先。 少典与附宝传说 附宝, 视大电绕北斗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少典与附宝是夫妻。附宝是少典的次妃,同时也是少典长妃的妹妹。附宝天生丽质,比她的姐姐更得少典喜欢。少典与附宝的婚姻源自于有熊部落和有嬌氏的世代通婚。一次,少典与附宝在田间散步。忽然天空出现了万丈光芒,围绕北斗七星旋转不停。最后这道光落在了附宝身上。不久后,附宝就有了身孕。 附宝有孕后,整天病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正巧日子刚到了夏天,有人对少典说,按照附宝这样的身体状况,恐怕不能忍受炎热。从这个人的口中,少典知道了一个叫做轩辕的地方。那里本来有很多豺狼虎豹,后来被有娇国君派人杀死了。山民感激不尽,将山名改为寿丘,寓意有娇国君长命百岁。寿丘山上建有很多纪念有娇国君的庙宇,四周有树木河流,夏天几乎感受不到炎热。 少典很快就带着附宝来到寿丘山。后来附宝贪图风景,尽不肯搬回有熊。十几个月后,附宝分娩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黄帝。少典和附宝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尤其是少典,认定他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黄帝后来将有熊部落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强大的部族。黄帝不仅打败了蚩尤,还将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也收于自己麾下。黄帝成为了天子,统一了中华。黄帝还制定了华夏的旗帜。有人提议用熊为图腾,黄帝否决了他。黄帝认为图腾是为了联系各部落的情感。因此,黄帝将各部落的图腾各取一部分,组成了龙这一新物种,并将它作为华夏图腾。 2世祖、少典与附宝之子、约前2717年-前2599年 本姓公孙,长居姬水之畔,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正妃西陵氏女嫘祖(养蚕抽丝的发明人)生二子,长子昌意、次子少昊(又名玄嚣),均得姓,其后皆有天下,黄帝次妃方雷氏,名女节。与西陵氏同属炎帝族之女。生子:休、清。黄帝三妃彤鱼氏,也系炎帝宗支姜氏之女。生子:挥、夷彭(一作夷鼓)。挥受封于张,为张氏、弓氏之祖。黄帝四妃嫫母,貌丑有德。生昌林、禺阳(亦作禺虢)。苍林姬林,生始均,居于北狄。禺阳为黄帝少子,受封于任。为任、谢、章、洛、昌等姓之祖。黄帝共生25子,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腾箴任荀(苟)僖佶儇依)。其中青阳氏、苍林氏同为姬姓(纪生)。后传衍百家姓。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少典与附宝之子,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于公元前2697(甲子元)即帝位,在位百年而崩 公元前2697年甲子为黄帝元年,以水德王。黄帝生有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足智多谋,战胜炎帝氏族于阪泉(今河北涿鹿),击败蚩尤部落。统一北方后,皇帝命仓颉造字为史,始创六书;命伶伦定律吕而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命大桡作甲子以探五行(金木水火土),辑定轮流(岁月日时);命隶首定数术而律度、量、衡;命岐伯作内经以定脉药,疗民疾;命风后衍握奇图;命赤将夷年作弓矢以威天下;命伯陵作鼓角以扬士气,宫室、冶金、舟车、天文历法……都是那时创造发明和利用。所以至今中华民族称自己是炎(帝)黄(帝)子孙。 纳四妃,生二十五子、正妃西陵氏女嫘祖、生二子,长子昌意、次子少昊(又名玄嚣)三子龙苗;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黄帝廿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生昌意(长子)、玄嚣、龙苗; 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 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 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共有十六人;二十五子中,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缳、依)。八月既望,帝崩,葬陕西桥山。黄帝在位百年,年百十一岁。也就是说黄帝在位100年,活了111岁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 赞曰:赫赫始祖,德业煌煌。涿鹿绝辔,天下宾从四野;宫室既筑,文明肇始八荒。造舟车而九垓同轨,作仪礼则谐和万邦。 3世祖、黄帝与嫘祖之子 降居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黄帝29年-不详 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公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县西北) 昌意系黄帝长子、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公降居四川若水传说当年黄帝长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诸侯。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此为降居若水,就封蜀地,封于汝南, 《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记载,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但《山海经·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 4世祖、昌意公子 颛顼帝生于若水 (今四川荥经县一带)本名乾荒、姬姓,高阳氏、得黄帝传位于公元前2513年即位、都高阳(今杞县)在位78年,居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寿98岁。号高阳氏。娶屠氏女,生子骆民(另一说长子称、次子禺)娶胜溃氏女,穷蝉、鲧 (鲧→禹→夏启)、古蜀王、称、魍魉、梼杌。(另一说是卷章、幕国、穷蝉、杭) 二十岁时,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生了2个儿子:长子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次子禺。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颛顼少负大才,年仅10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接着,颛顼又兼并了大批中原华夏集团’的小邦国,最后统一了四方,继承了他祖先黄帝的帝位,做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迁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颛顼城)。《帝王世纪》、《皇览》等书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78年,享年98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而《山海经》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或作务隅、附禺)。《春秋命历序》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20代,统治中原35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颛顼帝诞辰, 颛顼帝创制了华夏第一首国歌《承云》,用以祭拜上帝、改造了原始巫教;创制了历法,被后人称为“历法之宗”。颛顼崩后被尊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称他为北帝、黑帝。 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又记载为历象以建寅月为历元年,10岁佐少昊,20岁即帝位,都帝邱绍金天氏,为君初国。 5世祖、颛顼帝之子、生敬康 穷蝉:又名“虞幕”,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姑幕国领袖。 他是少典的玄孙、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玄帝颛顼的儿子、敬康的父亲、帝舜的天祖(五世祖)、商均的烈祖(六世祖)。 《泗志钩沉》记“颛顼封其庶子穷蝉於于姑幕”。 穷蝉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穷蝉是颛顼之子,魍魉之兄。《大戴礼记·帝系篇》:“颛顼产穷蝉。”《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生子曰穷蝉”。穷蝉为了争夺帝位,密谋杀害魍魉,魍魉逃到雷泽。穷蝉有子敬康,穷蝉也是舜的五代祖先。 6世祖、穷蝉帝之子、生句望(或句芒) 敬康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穷蝉的儿子,舜的四世祖(即重祖父)。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就是瞽叟的父亲,重华(舜)的祖父。 7世祖、敬康帝之子、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生桥牛 句望:中国上古时期人物,华夏族,姬姓,他是黄帝的五世孙、昌意的玄孙、颛顼的曾孙、穷蝉之孙、敬康之子、桥牛之父、瞽叟之祖父、帝舜之曾祖父。史籍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8世祖、句望公子、生子瞽叟 桥牛:中国上古人物,汉族,姬姓,他是玄帝颛顼之玄孙、穷蝉之曾孙、敬康之孙、句望之子、瞽叟之父、帝舜的祖父、《史记·五帝本纪》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以上世代,尤是洪荒文明未启,勿庸穿凿。但据史册记载,一本万殊中国固一家人,而万殊一本是又追本原始之至意耳。
9世祖、桥牛公子妫姓、妣握登氏、生长子舜(重华)、于姚地、故又姓姚、继室生次子象 瞽叟:中国上古人物,汉族,妫姓,因双目失明故称“瞽叟”。 家世 瞽叟,舜与象的父亲、黄帝的七世孙。他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本性顽劣,对其子舜不满,经常与后妻以及后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寻机杀死舜。但舜却仍然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后来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计划暴露,舜没生三人的气,反而对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动,从此再也不怀陷害舜之心了。 害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今属山东省菏泽市),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瞽叟的后妻、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 10世祖、瞽叟与握登氏之子、又名姚重华、史称虞舜 生于姚墟(河南濮阳县)生于唐尧39年(前2393年5月15日)受禅位天子,年50行天子事、61岁受尧禅,国号虞,都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在位48年,年寿101岁,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凝山(今湖南宁远县),是为零陵(今湖南零陵县内)寿百岁,乃逊位于禹。妣帝尧之二女即娥皇,女英(卒葬洞庭湖之君山)娥皇无出,女英生商均 ,舜德行醇正,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后来,舜和他的妻子住在妫水旁,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 以姚为姓,称姚氏,有虞氏,名玄景或重明或重华,谥法,字都君,史称虞舜。黄帝公八代孙。因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少时贫贱,耕于历山,赋性至孝,帝尧闻其仁孝,命四岳礼聘而用之,使之主事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乃使摄位28年,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亦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其摄政。生母握登氏,生母于唐尧壬午三十九年(约公元前2318年)感大虹生帝于姚墟,以姚为姓。少时贫*,耕于历山,赋性至孝,父顽(固执不化)、继母嚣(吵闹不休),同父异母弟象傲(傲慢不敬),常欲加害,帝修道日谨,父亦允若。帝尧闻及仁孝命四岳礼聘而用之,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 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 11世祖、舜帝与女英之子 舜传帝位给大禹、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封为虞侯、生长子箕伯、次子季厘 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商均是娥皇女英共同为虞舜生下的儿子,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 人物生平 商均是娥皇女英共同为帝舜所生的儿子。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商均继承有虞氏之号后,将所封的这片“商”地改称“虞国”,建都虞城。 史籍记载 1、《史记·五帝本纪》: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2、《史记·夏本纪》: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大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夏后氏。 3、《史记 五帝本纪》: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后世纪念 商均古庙在虞城县利民镇西南商均墓村东北处。原名商均王庙,简称商均庙。是祭祀商均的庙宇。商均庙是为了纪念商均而修建立的。 商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献殿和寝殿,二殿由卷棚式的雨搭相边接。正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成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 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商均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柱上刻“岌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 现有献殿、正殿、戏楼。献殿面阔明三暗五单檐歇山顶,五架梁;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建筑,挑檐析斗拱为三铺作。正殿内正中有明代彩绘泥塑禹王坐像,高2.5米,两旁侍者各高1.67米,神龛前有侍臣,高2.05米;左侧龛上塑有三头六臂黑虎灵官像,手持法器,面目狰狞,高2.45米,两旁各有一侍者,高1.56米;右侧龛上为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坐像和送子娘娘坐像,高2米。殿内东墙壁上绘有《西游记》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故事片断;西墙壁上画的是郭子仪单骑见回鹘和宴庆朝贺场面。殿内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神楼5个。每年六月初十至十二日庙会期间,人们敬神祈雨,十分热闹。 典故 商均被舜认为只知道唱歌跳舞,却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地少。商均墓位于今虞城县城北12.5公里的利民乡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风景名胜之一。古代有“祠宇一所,望若峻岭”,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秋举行祭典活动。刘咸云的“商均封国古虞城,尘迹荒凉草树平”,范良彦:“商均遗址枕城荒,封邑千秋事渺茫”,马聪:“帝子升仙永不归,空照片碣照斜晕”,张嵩诗“世传城北商均墓,岁月萋然野草青,天位不升遗骨在,地人瞻望忙虞廷”,都笼统地记载了商均墓在虞城的史实。 15世祖、商均公子,少有贤德袭封侯,佐少康中兴室,世称虞侯。生友龙 虞思(生卒年不详),姚姓,虞氏,舜之孙、商均之子(百度资料),有虞氏(虞国)首领,国都在虞城。虞思把女儿二姚嫁给了姒少康,并帮助少康复国重新建立夏朝。 人物生平 舜之子为商均,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今河南商丘虞城,至今还保留着商均墓)。商均之后为虞思。 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一个叫做椒的人来搜捕姒少康,姒少康逃奔到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商丘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姒少康担任庖正(掌管饮食之官),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方圆十里的名叫纶(今商丘虞城西)的肥沃土地和兵士五百。从此,姒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他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他复兴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最后,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统治,建都纶城(今商丘虞城西)。 后代 西周初期,虞思的后裔遏父,又称瘀父、阏父,他继承了先祖制陶的手艺,做陶的本领首屈一指,因此获得周人垂青,担任了周族陶正之官。周文王后来还特意将长女太姬许配给遏父之子满。 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以备三恪。满是帝舜三十二代孙,为舜裔的嫡脉,因此受封于陈地(其时辖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奉帝舜之祀,建立起又一个陈国,取代了虞遂所建的陈国,辖地规模也比前者有了明显的扩大,从此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 陈满逝世后,周王室封赐谥号曰胡公,故陈满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满。公是诸侯的通称,胡为谥号。胡公满的后裔又有以祖辈谥号为氏者,从而发展成为胡氏的一支。陈满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陈、胡、袁、田、齐、王、孙等等许多姓氏的发展根基。 家族成员:祖父:虞舜、父亲:商均、女儿:二姚、女婿:姒少康、外孙:姒杼、 15、有龙公(16世祖、虞思公子、生肸、寿) 16、肸公[xī](17世祖、有龙公子、生叔仪 ) 17、叔仪公(18世祖、肸公子、生长子康伯(康伯生宗石公)、次子康仲) 18、康仲公(19世祖、叔仪公子、生妫) 19、妫公 (20世祖、康仲公子、长子期公(忠谏于夏桀,为夏桀所减)次子发) 20、发公(21世祖、妫公次子 、商汤兴复封虞、生妫方) 21、妫方公22世祖、发公子、生振) 22、振公(23世祖、妫方公子、生维) 23、维公(24世祖、振公子、生寿固) 24、寿固公(25世祖、维公子、生敖) 25、敖公(26世祖、寿固公子、生胜) 26、胜公(27世祖、敖公子、生元捷) 27、元捷公28世祖、胜公子、生偃) 28、偃公(29世祖、元捷公子、姑猛) 29、姑猛公(30世祖、偃公子、生公元) 30、公元公(31世祖、姑猛公、子生兰) 31、蔺公(32世祖、公元公子、生慎叔) 32、慎叔公(33世祖、蔺公子、生野) 33、野公(34世祖、慎叔公子、生无斁) 34、无斁公[wú yì] (35世祖、野公子、生菑公) 35、菑公[ zī ](36世祖、无斁公子、生叔正) 35、叔正公(37世祖、菑公子、生献子) 37、猷[yóu]子公(38世祖、叔正公子、生亚寿) 38、亚寿公(39世祖、猷子公子、生原寿) 39原寿公(40世祖、亚寿公子、生梦延) 40、梦延公(41世祖、原寿公子、生遏父) 42世祖、梦延公子、生妫满 遏父:帝舜的第32世孙(百度资料)、陈胡公的父亲,儿媳为周武王姬发的长女大姬。 人物生平 他在商朝末年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的欢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即妫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侯爵,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或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详见陈胡公词条。 名遂、也称虞遏父或虞阏(è)父,生妫满、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 世,传至阏父。阏父是周朝的陶正官(商末周初著名的制陶专家、掌管治陶器的工作)因制陶有功,受到赏识、周武王(公元前1046 一前1042 年在位)便把长女太姬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生申及相。
中华胡氏世系-近祖世系- 常家塜胡氏嫡祖递及谱至本人辈
1、胡公满(1世祖 、遏父之子、也称陈胡满) 前1067年-前986年(殷纣王七年十月十五-周成王二九年正月十五) 居陈州(今河南淮阳) 得姓始祖、字少汤,谥胡公生于妫汭之滨(今山西永济南、古代多以地名、山名、河名为姓,故姓妫)时称胡满公,此我胡氏得姓也,本姓妫名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黄帝传九世至舜;舜传三十四世至胡公满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天下大定后,周武王开始分封列国,为了稳定、巩固周王朝的天下,武王便将其亲属和功臣分别派往各地为诸候,借此屏护拱卫王室。于是便封了齐、鲁、晋,宋、燕、陈等71个诸候国,加上后来历次所封,号称“八百诸候”。公元前1045年、周天子之驸马爷妫满便被封于陈国(后称陈州,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成了陈国第一代国君。为侯爵,奉守舜祀,以备三恪。妫满正直有气节,活了72岁,死后葬于今河南淮阳县城东南柳湖(现称龙湖)旁,墓为铁墓,因为当地胡姓后裔,当年为防濠水浸蚀墓地,特以铁水浇锢而成,此墓至今仍在。。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称陈氏,是陈氏第一人。新朝王莽称帝,追封为陈胡王。周武王并将自己的长女太姬嫁与满公为夫人。姬妣薨后葬县城东南,其陵现称为元女冢。(周初时妫满之父阏父,官居“陶正”,主管制作陶器,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制陶业上很有建树,很得周武王赏识,加之武王对妫满也很器重,便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于是妫满便成了周武王之驸马) 妣周太姬、(周武王长女)大姬生二子:长曰申公犀(陈申公、妫犀侯),次曰相公皋(陈相公、妫皋羊)、胡丹(妫丹)、妫舟、妫懿子、妃灵君妃灵君生一子:曰季夷
2、胡季夷(2世祖、满公三子) 前1045年-前978年(周武王十二年-周昭王六年) 居陈州(今河南淮阳) 筑室陈州南山下,卒葬满公墓右(州治北山口)寿76岁,胡公满第三子:陈季夷、因未嗣君位故称胡季夷。胡公满之支子也,性孝悌,事母灵妃无不豫色,虽甚怒不形于前,申公,犀公,之长兄也尝有足疾,公引针自刺,以分其痛不敢以介,弟自居终身执臣仆之礼于申相二公之廷,卒为昊邑宰以终,生二子:长子立昌,次子 仲惠。 3、胡仲惠(3世祖、季夷公次子) 前1020年-前961年(周康王元年-周穆王16年) 居陈州陈州北街(今河南淮阳) 周为齐怃舍人,常以兵训农以读课耕,境里以君子称,卒年四十八。死葬州治北山口、生二子:长子逸,次子瑞。
谱志少卿郎逸公之五世孙也
4、胡逸(4世祖、仲惠公长子) 前1004年-前949年(周康王七年-周昭王三十五年) 陈州迁山东枥城县枥坝(今济南历城区) 寿五十四岁,卒葬县治龟山下。生一子,曰延。 5、胡延(5世祖、逸公之子) 前990年-前900年(周昭王6年-周共王22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另一说:生于周昭王六年,卒于周穆王四十二年,寿八十七,) 廷公,熺公,琳公,蒙戎公,希仲公,敦厐公,雅公,以上七公俱生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熺,次曰文。 6、胡熺(6世祖、廷公之子) 前969年-前917年(周穆王8年-周共王5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是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卒于周穆王二十五年)卒葬龟山下、生一子琳。 7、胡琳(7世祖、胡熺之子) 前949年-前892年(周穆王28年-周懿王7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五年,卒于周共王七年,寿五十七) 周~为郑新野宰邑,清廉严明,爱民如子,其邑大化,民无盗风,生三子,长曰蒙戎,次曰索,三曰冒勃。 8、胡蒙戎(8世祖、琳公长子) 前928年-前869年(周穆王49年-周厉王9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二十九年,卒于周㦤王二十一年,寿五十九,居枥坝,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越伯,次曰希仲。
谱誌万城公即赿伯公之子
9、胡希仲(9世祖、蒙戎公次子) 前904年-前838年(周共王18年-卒于周共王4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穆王四十八年,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浑化,次曰敦庞。 10、胡敦庞(10世祖、希仲公次子) 前880年-前814年(周夷王5年-周宣王14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卒葬龟山下生二子,长曰协,次曰雅。 11、胡雅(11世祖、敦庞公次子) 前852年-前740年(周厉王26年-周平王31年) 居枥城(今济南历城区) 一说生于周孝王十年,卒于周宣王四十年,寿七十八,卒葬龟山下生一子,曰确。 12、胡确(12世祖、雅公子) 前835年-前776年(周共王7年-周幽王6年) 枥城迁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周~为圣门诸弟子,闻曾子授孔子孝经,请而行之,后居亲丧三年出户庭,未尝嗜甘旨近声色,居庐九年,常泣血辍食,人劝之仕,公曰;不敢以父母之身贻父母罹也,其孝如是。卒年五十九、卒葬文山下,生一子,曰燧。 13、胡燧(13世祖、确公子) 前818年-前741年(周宣王10年-周平王30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七、生二子,长曰良怀,次曰明视。煫公,明视公、倡顺公、定超公、始项公、瑜镜公、聪公、楚公。以上八世,皆生居鲁州文山,卒葬文山南面下。 14、胡明视(14世祖、煫公次子) 前799年-前722年(周宣王29年-周平王49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七、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倡顺 15、胡倡顺(15世祖、明视公子) 前779 -前720(文山周幽王3年-周平王51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 寿五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定超。 16、胡定超(16世祖、倡顺公之子) 前746年-前682年(周平王25年-周庄王15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六十四、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二子,长曰胡柔山,次曰胡始项。 17、胡始项(17世祖、定超公次子) 前720年-前641年(周平王51年-周襄王11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一子,曰胡瑜镜。 18、胡瑜镜(18世祖、始项公之子) 前679-前602(周釐王3年-周定王5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九,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三子,长曰胡聪,次曰胡元,三曰胡太。 19、胡聪(19世祖、瑜镜公子) 前653年-前615年(周惠王24年-周顷王4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三十八,卒葬文山南面下。誌定陵公,即良公之嫡孙也,周~为鲁费邑宰,因季氏专权,公泣于鲁公,伯禽之庙,三日不食而死,卒年三十八。胡公有道,周~为人英烈,有文武才,为齐散军,以秦帝齐,力谏不可,齐王不听,卒帝之,公誓不帝秦,举火焚宅,向周在拜,自蹈火中而死,卒年四十四。生二子,长曰胡楚,次曰胡良谱。 20、胡楚(20世祖、聪公长子) 前627年-前565年(周襄王25年-周灵王7年) 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寿七十二,卒葬文山南面下。生二子,长曰胡廷献,次曰胡均常。 21、胡廷献(21世祖、楚公长子) 前612年-前548年(周匡王无年-周灵王24年) 鲁州迁海州族山 寿七十五,卒葬月山生一子,曰胡梁木。 22、胡梁木(22世祖、廷献公之子) 前593-前541(周定王十四年-周景王四年) 海州迁仁怀县笔头岺南 寿七十二、卒葬嶺南生二子,长曰胡芻(刍)叟,次曰胡万年。 23、胡万年(23世祖、木公之子) 前567年-前492年(周灵王5年-周敬王28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灵王五年-周景王四十三年,寿七十五。 ~万年公,宾公、隗公、盤公、以上四公皆葬笔头岺南。生三子,长曰胡宾,次曰胡宗,三曰胡时。 24、胡宾(24世祖、年公之子) 前548年-前468年(周灵王24年-周定王元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灵三十四年-周敬王元年,寿七十。生一子,胡隗。 25、胡隗(25世祖、宾公之子) 前519年-前474年(周敬王元年-周元王2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景王26年-周元王3年,寿七十六、居笔头嶺南、生三子,长曰胡正明,次曰胡修,三曰胡盤。 26、胡盤(26世祖、隗公第三子) 前493年-前415年(周敬王27年-周威王11年) 居仁怀县笔头岺南 一说周敬王十七年-周威烈王元年,寿七十九。居笔头嶺南生三子,长曰胡壤,次曰胡伶,三曰胡钟。 27、胡伶(27世祖、盤公次子) 前468年-405年(周定王元年-周威王21年) 居仁怀 寿六十、以上七世皆葬毞头岺;东苓坞。生一子,曰胡夷。 27、胡夷(28世祖、伶公之子) 前451年-前402年(周定王18年-周威王24年) 居仁怀 寿五十,生二子,长曰胡齐艺,次曰胡修烈。 29、胡齐艺(29世祖、夷公之子) 前42年1-前340年(周威王5年-周显王29年) 居仁怀 寿五十五,生三子,长曰胡翼,次曰胡步,三曰胡有道。 30、胡步(30世祖、齐艺公次子) 前401年-前310年(周安王元年-卒于周赧王五年) 居仁怀 寿六十六,生二子,长曰胡玉珪,次曰胡稼书。 31、胡稼书(31世祖、步公次子) 前358年-前299年(周显王11年-周赧王16年) 居仁怀 寿59,生一子,曰胡虞祀。 32、胡虞祀(32世祖、稼书公之子) 前339年-前264年(周显王30年-周赧王51年) 居仁怀 寿75,生二子,长曰胡田鄂,次曰满文钦。
以上32代嫡祖由31代玄孙岱伯胡定陵(即胡聪之弟胡良之12代嫡系)手志
33、满文钦(33世祖、虞祀公之子) 前314年-前206年(周赧王元年-秦二世2年) 居仁怀 寿88,秦~株林高士也,尚清洁,守恬淡,曾助人葬三百余塚,代人嫁者七十三女,替人娶者四十一妇,及举人火,课人读者不可以数计,人称义伯,卒年八十六。生三子,长曰满强卫,次曰满抱盈,三曰满中。
四川仪陇县檬垭乡胡氏在秦二世胡亥摄位时,因禁人书“胡”字,故33世祖胡文钦改以祖字满为氏,至36世祖又易满姓为胡姓
34、满强卫(34世祖、文钦公长子) 前295年-前208年(周赧王22年-秦二世2年) 仁怀迁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八十八。秦~为琅邪郡守,以仁抚众,以爱驭民,常捐官租以充国赋。死之日,士民如丧考妣。卒葬江州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满晖,次曰满(书)熹。 35、满晖(35世祖、强卫公长子) 前273年-前206年(周赧王42年-汉高祖元年) 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七十九,~晖公、德臣公皆生居石鼓寺,卒葬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胡德臣,次曰胡(喜)熹益。
以上3代嫡祖由第7代玄孙(即胡氏第39代裔孙)乐翁胡安手志
36、胡德臣(36世祖、晖公长子) 前248年-前190年(秦(庄襄王)二世二年-汉惠帝5年) 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寿五十八,生二子,汉~为髙祖开国功臣,当高祖入关中时,火焚秦庭。公尝秘令军兵,引救历代功臣,及秦祖伯益庙,更戒军兵毋淫,毋夺,毋毁民居,~晖公、德臣公皆生居石鼓寺,卒葬古塔山下,生二子,长曰胡大成,次曰胡化成。 37、胡大成(37世祖、德臣公长子) 前224年-前155年(秦二世23年-汉景帝2年) 江州(今九江市)迁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太乙山 寿69,汉~为邑县典,常自警曰得一文枉法钱,明有鬼神阴有律,行半点亏心事,远报儿孙近在身,后作归州判,以德政闻,卒年六十有九,卒葬泾州凤山下。生三子,长曰胡伯雅,次曰胡仲晖,三曰胡庆。 38、胡仲晖(38世祖、大成公次子) 前197年-前136年(汉高祖10年-汉武帝5年) 泾州(今甘肃泾川北)迁临涇龙山(今甘肃镇原县) 寿61,~仲恽、安公二公自泾州迁临涇龙山,再迁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恽公卜葬龙山,安公卒葬白鹤山。生一子,曰胡安。 39、胡安(39世祖、仲恽公子) 前177年-前106年(汉文帝三年-汉武帝元封五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汉~讲学白鹤山下,司马相如曾从学授经,知名当世,人称为鹤山先生,又名胡友,字仁覆、号永宁,西汉初著名的布衣、教育家、著名儒学家。自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迁居于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聚徒授经于白鹤山,号称“天下第一文才”的司马相如便是其得意门生之一。胡安精研古代哲学,通晓阴阳历算,是巴蜀第一位《易》师、生一子、名胡衡。 40、胡衡(40世祖、安公子) 前157年-前89年(汉文帝后元7年-汉武帝征和4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六十九,~衡公、朝会公、苪公、荣公。四公皆生居临邛白鹤山。卒葬青龙山下。生二子,长曰胡朝颖,次曰胡朝会。 衡公长子胡朝颖41世祖 汉~作嘉兴判时,宰相郑清之家奴,凶横肆虐,公鞭打之,致书于清日,以天子之命官,打宰相之家人,理当避位,清闻於上,上喜曰;得一佳士矣。后封巡监御史。卒年七十六。 41、胡朝会(41世祖、衡公次子) 前136年-前74年(汉武帝建元5年-汉昭帝元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生一子,曰胡芮 42、胡芮(42世祖、朝会公之子) 前115年-约前58年(汉武帝元鼎2年-汉宣帝神爵4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五十八、生三子,长子满华公,次子胡茂公,三子胡荣公。 43、胡荣(43世祖、衡公三子) 前95年-前36年(汉武帝太始2年-汉元帝建昭3年) 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寿六十。生四子,长子胡顺臣,次子胡惠仲,三子满淑慎,四子胡季良。 44、胡顺臣(44世祖、荣公之子) 前74年-前17年(汉昭帝十三年-汉成帝十六年) 临邛迁凤翔鸡山 寿五十八,~卒葬小燕山下,汉~为懿州刺吏,判囚无冤狱,堂阶之上碧草莛蔓,后迁東阁监司,生三子,长子胡渊公,次子胡肫仁公,三子胡汛公。 顺臣公长子胡渊汉~为常州剌吏,时土寇大兴,后陷城被执,寇欲推公为主,不从,寇以刀锯加项,恐骇之,公面不改色,疾声怒骂,寇怒杀之,公死三日,颜色如生,时年四十一。 45、胡肫仁(45世祖、顺臣公次子) 前53年- 前12年(汉宣帝二十一年-新莽四年) 居凤翔鸡山 寿六十四,~肫仁恭公二公皆居鸡山,卒葬小燕山南。生一子,曰胡闵。 46、胡闵(46世祖、肫仁公之子) 居凤翔鸡山汉成帝元年,后出家,公好清修,得长生術,后遊武夷山仙去,故不书寿卒,汉~好清修,隐豫章青龙岗,以赤松子,黄石二公为师,立像事之,或劝之仕,但笑而不答,人称青龙处士。后遊武夷山,飞身仙去。生二子,长曰胡恭公,次曰胡慎公。 47、胡恭(47世祖、闵公长子) 前13年-公元40年(汉成帝二十年-汉光武十六年) 居凤翔鸡山 生一子,胡方贤。 48、胡方贤(48世祖、恭公之子) 9年-71年(新莽元年-汉明帝十四年) 凤翔迁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七,卒葬垭后怀公山、谱誌孝先公即彬公之三世孙也。生二子,长曰胡烈,次曰胡彬。 9、胡烈(49世祖、方贤公长子) 25年-91年(汉光武元年-汉和帝三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七。汉~为襄杨太守时,兴利除害,人安饱煖。草野有春阳冬日之颂,后迁司农。~居豫章,卒后卜葬于襄陽襄山。生一子,曰胡宪德公。 50、胡寭德(50世祖、烈公之子) 46年-110年(光武二十二年-汉安帝四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寿六十四。~宪德公、仲舒公世居豫章,卜葬襄陽武军山。生二子,长曰胡康伯,次曰胡仲舒。 51、胡仲舒(51世祖、德宪公之子) 67年-132年(汉明帝永平十年-汉顺帝阳嘉元年) 豫章(今南昌)檬垭 生二子,长曰胡正,次曰胡端。 52、胡正(52世祖、仲舒公之子) 86年-191年(汉章帝无和3年-汉献帝初平2年) 迁居襄阳 卒葬襄山,生九子,长曰胡广,次曰胡操,三曰胡卓,四曰胡益,五曰胡俭,六曰胡璜,七曰胡表,八曰胡瑕,九曰胡柯。 53、胡广(53世祖、正公长子) 105年-182年(汉和帝元兴元年-汉灵帝光和5年) 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百度为公元91-172年) 胡广:字伯始,谥文恭,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人。东汉安帝时举孝廉,胡广初以“廷试第一”而入仕,此后累迁升大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空、录尚书事;出为济阳、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大司空、授太尉、进太傅。居朝五十年,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六位皇帝。“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在此期间,正是东汉王朝的多事之秋:地震、水害、蝗灾连年不断;外侵、内乱、盗贼干戈不息;皇帝人人年幼,太后个个干政,外戚宦官邀宠争权;导致国无宁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胡广就处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中,不仅能全身远祸,而且始终稳处“三公”之位。因他“为官谨慎、清正廉明、秉性忠直、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以至京师百姓谚云:“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由此可见,胡广的声望和才德能左右皇帝、左右天下。胡广所著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二篇。 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亲自掌管家中的清苦生活。到京城后,用章奏的形式考察他,安帝认为胡广天下第一。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居襄阳,卒葬玉宝山,生二子,长曰胡永年,次曰胡永常。 54、胡永年(54世祖、广公长子) 130年-187年(汉顺帝永建5年-汉灵帝中平4年) 生二子,长曰胡茂忠,次曰胡东升。 55、胡茂忠(55世祖、永年公长子) 184年-218年(汉桓帝建和2年-汉献帝建安23年) 生四子,长曰胡登,次曰胡魁,三曰胡勋,四曰胡勃。 56、胡勃(56世祖、茂忠公四子) 179年-250年(汉灵帝光和2年-汉后主延熙13年) 襄阳迁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 卒葬村南化鹤山,生二子,长曰胡昭,次曰胡质。 关于勃公长子胡昭 (161-250年):字孔明,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初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唯才是举令”后,大批仁人、志士投奔靠曹操。求贤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多次派人请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愿做官。后来曹操仍不厌其烦,再次相邀,事出无奈,胡昭只好去面见曹操,自陈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无军国之用,早已习惯于躬耕樵读的田园生活,还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曹操见胡昭态度坚决,难以挽留,只得慨叹“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听任胡昭回归故里。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无休止的辟召,索性迁居到陆浑山中(今河南嵩县东北),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与三国时期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胡昭的行书书法广为当时的士人学习推崇,以至于“尺牍之迹,动见模楷”,成为人们学习和临摹的榜样。 57、胡质(57世祖、勃公次子) 199-248年(汉献帝建安4年-汉后主延熙11年(曹魏嘉平二年) 寿州迁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卒葬坞乐南山,贤公,继威公,智公,钦明公皆居坞乐, 胡质(199-248):字文德,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少与蒋济、朱绩知名江淮间。蒋济为别驾时将胡质推荐与曹操,召为顿丘令。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但依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皆安”。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嘉平二年(250),胡质病逝,“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四年后,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考虑到胡质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追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贞候。 胡质、胡威父子,虽为高官,却忧国忘私,家无余财,清畏人知。 胡质是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 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 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爵关内侯。 正始二年(241年),在樊城击退吴将朱然,迁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鼓励农耕,令粮仓有多年的储藏,又设置东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则用作军事驻防。又开通河道,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而沿海则一片安定。 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没有什么钱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由儿子胡威继嗣。 生二子,长曰胡威,次曰胡贤。 58、胡贤(58世祖、质公次子) 224-280年(汉后主建兴二年-晋武帝太康元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二子,长曰胡光伯,次曰胡继威。 59、胡继威(59世祖、贤公次子) 251-328年(汉后主延熙14年-晋武帝咸和3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一子,曰胡智。 60、胡智(60世祖、继威公之子) 280-336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晋成帝咸康2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二子,长曰胡钦明,次曰胡隐之。 61、胡钦明(61世祖、智公长子) 309-376年(晋怀帝永嘉3年-晋孝帝太元元年) 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生三子,长曰胡继昭,次曰胡大连,三曰胡逊。 62、胡逊(62世祖、钦明公三子) 242-411年(晋成帝咸康8年-晋安帝义熙7年) 寿村迁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 卒葬夏口螺山,生一子,曰胡志远。
以上胡德臣-胡逊公共27代嫡祖由胡智公之次子胡隐之手志
63、胡志远(63世祖、逊公之子) 361-428年(东晋穆帝升平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5年) 自夏口迁江州岳山 卒葬岳山下熊子岭,仁公,延寿公皆居江州岳山,生二子,长曰尉迟穆,次曰尉迟熙。
传至63世祖胡志远时,因当朝(晋朝)皇帝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于是隐诛胡氏。胡公志远从母尉迟德英,遂宗尉迟氏。到70世祖尉迟恭(字敬德),有功于唐朝,敬德公祈赐姓胡,唐太宗许之,故恢复胡姓。
64、尉迟穆(64世祖、志远公长子) 391-457年(东晋孝武帝太元16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生二子,长曰尉迟防,次曰尉迟仁。 65、尉迟仁(65世祖、迟穆公次子) 429-49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6年-齐明帝建武3年) 生二子,长曰尉迟璋,次曰尉迟延寿。 66、尉迟延寿(66世祖、仁公次子) 457-540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梁武帝大同6年) 生三子,长曰尉迟瞻,次曰尉迟谨,三曰尉迟亮。 67、尉迟亮(67世祖、延寿公三子) 486-558年(南朝宋齐武帝永明4年-陈武帝永定2年) 江州迁朔平马邑铁山桥(今山西朔城区) 生二子,长曰尉迟彪,次曰尉迟彦 68、尉迟彦(68世祖、亮公次子) 526-611年(梁武帝普通7年-隋炀帝大业7年) 自马邑迁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敬德公自将军堡迁朔州善阳,生三子,长曰尉迟让,次曰尉迟泰,三曰尉迟礼。 69、尉迟泰(69世祖、彦公次子) 558-636年(孙武帝永定2年-唐太宗贞观10年) 居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生三子,长曰尉迟芳,次曰尉迟麟,三曰恭字尉迟敬德。
九代嗣孙逸翁明 皋手志
70、尉迟敬德(70世祖、泰公三子) 585-658年(陈后主至德3年-唐高宗显庆3年) 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隋末唐初名将、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字敬德,胡恭,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尉迟恭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官兵马师 即看山老、发妻苏娬(589年—613年6月21日),京兆始平人。生四子,长曰胡演,官太傅。次曰胡环,官中慰。三曰胡乐,四曰胡杲 一十六传,值晋乱。先晋太宗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在庭之臣,有议将来,必有姓胡者五人为患。于是隐诛胡氏七十六家。其余各易他氏。时胡公远志,从母尉迟德英,避江州猎户尉迟豹家,遂宗尉迟氏。五世至尉迟恭公,字敬德,有功于唐。太宗欲赐姓李,敬德公因泣祈复赐姓胡。太宗许之,故卒赠谥胡公。自唐以来,历世七十余传,皆宗胡氏,而未尝有所易焉。胡氏之源,有据者如此。
到70世祖尉迟恭(字敬德),有功于唐朝,敬德公祈赐姓胡,唐太宗许之,恢复胡姓。
71、胡演(71世祖、敬德公长子) 600-665年(隋文帝开皇20年-唐高宗麟德2年),生三子:胡元礼、胡定命、胡奎。 72、胡元礼(72世祖、演公长子) 616-628年(隋炀帝大业1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生二子:胡楚宾、胡宗狱。 73、胡楚宾(73世祖、元礼公长子) 631-697年(唐太宗贞观5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迁怀安(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印盒山 澄清公,坚公,照临公自澄清公迁江夏鳌山,世居于此生二子:胡澄清、胡延术。 74、胡澄清(74世、楚宾公长子官户部郎中) 647-702年(唐太宗贞观21年-武则天长安2年),生四子:胡约、胡博、胡卓、胡坚。 75、胡坚(75世、澄清公三子) 667-749年(唐高宗乾封2年-唐玄宗大宝8年),生二子:胡光宪、胡照临。 76、胡照临(76世、坚公次子) 688-760年(武则天垂拱4年-唐肃宗宗上元年),生二子:胡恪、胡敏。 77、胡恪(77世、昭临公长子) 705-797(唐中宗神龙元年-唐德宗贞元13年)迁永宇东山,生三子:胡锷、胡钧、胡礼。 78、胡锷(78世、胡恪公长子) 722-788年(唐玄宗开元10年-唐德宗贞元4年)迁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生二子:胡琬、胡易之。 79、胡易之(79世、锷公次子) 742-839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唐文宗开成4年) 迁安南羌山,生一子:胡尚宜。 80、胡尚宜(80世、易公之子) 759-855年(唐肃宗乾元2年-唐宣宗大中9年) 居安南羌山,生一子:胡渊。 81、胡渊(81世、尚宜公子) 775-844年(唐代宗大历10年-唐武宗会昌4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长春、胡季夏。 82、胡长春(82世、渊公长子) 792-865年(唐德宗贞元8年-唐懿宗咸通6年) 居安南羌山 生三子:胡泰安、胡吉臣,胡元音。 83、胡泰安(83世、长春公长子) 809-883(唐宪宗元和4年-唐僖宗中和3年) 居安南羌山生一子:胡斐然。 84、胡斐然(84世、泰安公子) 830-888年(唐文宗太和4年-唐僖宗文德元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炳灵,胡焕章。
以上恭公至斐然公,共15代嫡祖,由胡易之手志
85、胡炳灵(85世、斐然公长子) 854-924年(唐宣宗大中8年-唐庄宗同光2年) 居安南羌山 生二子:胡登云、胡治化。 86、胡登云(86世、炳灵公长子) 882-975年(唐僖宗中和2年-宋太宗太平7年) 迁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一子:胡泌。 87、胡泌(87世、登云公子) 901-982年(唐昭宗天复元年,卒于宋太宗7年) 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二子:胡受益,胡温良 88、胡温良(88世、泌公次子) 921-986年(梁末帝龙德元年卒于宋太宗雍熙3年) 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生二子:胡慎庄、胡云程。 89、胡云程(89世、温良公次子吉洲刺史,太守,字赟) 945-1032年(后唐出帝开运2年卒于宋仁宗明道元年) 迁金陵(南京),再迁长沙 卒于江西吉州文山,生三子:胡霸、胡贞、胡阳。 90、胡霸(90世、云程公长子) 990-1062年(南唐要煜开宝3年-宋仁宗宗嘉佑7年) 迁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胡公霸(949-1006年): 名元武(又名炳),字公霸(又字长善),讳杲,金陵人。自幼好学熟读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少时受越王之命出使南唐,南唐主李煜爱其姿才,封吉州刺史,南唐归宋后,封赠庐陵郡开国侯,擢升通奉大夫,赠江西行省参政。王考其多年为官,清白之节堪嘉,转升大理事评事,客居金陵。在任吉州刺史时,其弟贞与阳随任所客居,后徙泰和南城与禾溪定居。配郝氏,郡封夫人,生三子。霸公致仕后从金陵回归胡卜故里,与长子、次子经营农桑,耕读自乐,命三子赴庐陵封地芗城(今江西值夏镇)定居,为江西值夏始祖。 生一子:胡胜 91、胡胜(91世、霸公子) 1006-1094年(宋真宗景德3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一子:胡琏。 92、胡琏(92世、胜公子) 1031-1101年(宋仁宗天圣9年,卒于宋徽宗建元中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二子:胡恺、胡谅。 93、胡恺(93世、琏公长子) 1054-1137(宋仁宗至和元年-宋高宗绍兴7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生三子:胡载、胡登臣、胡方中。 94、胡载(94世、恺公长子) 1076-1184年(宋神宗熙宁9年—宋高宗绍兴18年) 居江西庐陵吉州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二子:胡铸、胡铨 95、胡铨(95世、载公次子) 1120-1180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宋宁宗嘉泰2年) 迁吉安芙蓉山 兵部侍郎, 胡铨 字邦卫、号澹庵老人、谥忠简,生于宋崇宁元年六月初三日,卒于宋淳熙年(1180)五月二十九日。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道院)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词人,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以刚直忠义名昭史册。 南宋建炎三年(1129),27岁的胡铨因抗击金兵有功,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宋绍兴五年(1135),授为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绍兴八年(1138),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针对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要与金人议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的状况,挺身而出,对议和进行抵制,并以“冒渎天威,甘俟斧”的气魄,奋笔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史称“斩桧书”),指出秦桧卖国求荣、朋比为奸、欺君误国的险恶用心,请求高宗皇帝斩秦桧等主和派头颅,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如若不然,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时人称《戊午上高宗封事》为“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金人闻讯以重金购得此文,读后连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此后20年金人不敢贸然举兵进犯南宋。 宋隆兴二年(1164),胡铨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隆兴七年(1171)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淳熙六年(1179)召归经筵,引疾力辞。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已佚。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胡铨上书乞斩奸臣秦桧,义正词严,气节流露于文章。朝中不少大臣读后都“涕泪洒流”。连宋朝的敌人金兵也感到震撼,“至以千金购其稿,三日得之,君臣夺气,不敢南下者二十年。” 生五子:胡泳、胡澥、胡浃、胡荐、胡冲。 96、胡泳(96世、铨公长子) 1129-1202年(宋高宗建炎3年-宋宁宗嘉泰2年) 迁镇江(今属江苏)生二子:胡景、胡诚。 97、胡诚(97世、泳公次子) 1150-1222年(宋高宗绍兴20年-宋宁宗嘉定15年) 生二子:胡宗琰、胡正己。
以上炳灵公至诚公,共13代由宗炎手志
98、胡正己(98世、诚公次子) 宋1175-1253年(宋孝宗淳熙2年-宋理宗宝佑元年) 江西吉安 生二子:胡家兴、胡世宁。
胡公正己(胡铨公四世孙)于江西派衍二十字:家政永映兴、孝有重朝廷、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清
99、胡家兴(99世、正已公长子) 1195-1272年(宋宁宗庆元元年-宋度宗咸淳8年) 迁陕西南郑、生三子:胡永年、胡永畅,胡永清 100、胡永畅(100世、家兴公次子) 1218-1302年(宋宁宗嘉定11年-元成宗大德6年) 居陕西南郑、生一子:胡应隆。 101、胡应隆(101世、永畅公子) 1240-1307年(宋理宗嘉熙4年-元成宗大德11年) 迁陕西洵阳县、生三子:胡兴仁、胡义、胡德。 102、胡兴义(102世、应隆公次子) 1263-1331(宋理宗景定4年-元文宗至顺2年) 迁江西吉安府水大洲 字敬之,生三子:胡全孝 胡纯孝 胡达孝。 103、胡全孝(103世、兴义公长子) 1288-1360年(元世祖至元25年-元惠宗至正2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鼎亨, 生四子:胡友信、胡良、胡敬、胡贞。 104、胡友信(104世、全孝公长子) 1317-1377年(元仁宗延佑4年-明太祖洪武1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弥高,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生二子:胡重亥、胡寅。 105、胡重亥(105世字、友信公长子) 1342-1413年(元惠帝至正2年-明成祖永乐11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字子琪 生二子:胡朝奉、胡朝良。 106、胡朝良(106世、重亥公次子) 1384-1452年(明太祖洪武17年-明代宗景泰3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字直,生三子:胡廷彦、胡谟、胡禄。 107、胡廷彦(107世、朝良公长子) 1411-1472年(明成祖永乐9年-明宪宗成化8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三子:胡成化、胡甲桂、胡太安。 108、胡成化(108世、廷彦公长子) 1438-1497年(明英宗正统3年-明孝宗弘治10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二子: 胡平表(进士及第)、胡平治。 109、胡平表(109世、成公公长子) 1465-1528年(明宪宗成化元年-明世宗嘉庆7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四子,胡能宽、胡能明、胡能豫、胡能丰。 110、胡能明(110世、平表公次子) 1487-1562年(明宪宗成化23年-明世宗嘉庆41年) 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生二子:胡继善、胡继业。 111、胡继善(111世、能明公长子) 1514-1597年(明武宗正德9年-明神宗万历25年) 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地名流塘,小地名岭头,王娘祠下居住 生三子:胡述德、胡述言、胡述烈。 112、胡述德(第112、继善公长子) 1538-1601年(生于明世宗嘉庆17年-明神宗万历29年)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到“成平能继述”后还有“世代庆吉清”五字未用时,胡公继善之子胡述德又组织议定派衍二十字: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生三子:胡应奎、胡应祥、胡应星(进士)。
以上16代衍派皆正已公所订,尚有(世代庆吉清)5字未终,后述德公,共15代嫡祖,皆录自清同治8年启超公所修之谱
113、胡应奎(113世、述德公长子) 1554-1631年(明世宗嘉庆33年-明思宗崇祯4年)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应奎公本纪,敏慧人也为明秀士,生平不苟取财不乐仕进自葵未采芹后与零陵县主候相友善候去子如不吝吾消当致子显位公曰名非功致难位及人臣其如头衔铜臭何仍躬耕自乐大有隐士遗风生子三:胡世福,胡世奉,胡世禄
胡世奉114世、应奎公次子/后世为虎跳山(猫儿山)胡氏先祖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明神宗万历40年-清圣祖康熙17年(1612-1678) 寿72、檬垭虎跳山胡氏和常家塜胡氏从此支后分支,虎跳山为胡世奉后人,常家塜为胡世福后人 妣唐氏,生子二:胡国训 胡国许 自世奉公以下为檬垭乡虎跳山(猫儿山)胡氏,嫡孙胡先伦 手志并编写世奉支系字辈为:应世国太顺 胡国许115世、世奉公次子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明神宗万历40年-清圣祖康熙17年1612-1678) 妣文氏,生子二:长子太俊、次子太任 胡太俊116世、国许公长子 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清世祖顺治11年-清圣祖康熙43年 (1654-1704) 寿51、妣吕氏,生子三:长子顺珸(入川)、次子顺瑕、三子顺瑛 胡顺珸117世、太俊公长子(入川始祖) 迁顺庆府仪陇县三蛟乡管家坝(清圣祖康熙26年-清高宗乾隆20年 1687-1755) 胡顺珸为虎跳山系入川始祖:胡顺珸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奉母吕太君,携弟瑕公自楚湖南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迁顺庆府仪陇县三蛟乡管家坝,再迁檬垭乡虎跳山(今猫儿山马鞍山),吕太君卒葬管家坝 妣伏氏,生子三,长子忠钦,次子忠铭,三子忠铨 胡忠钦118世、顺珸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圣祖康熙59年-清高宗乾隆26年(1720-1761) 妣张氏,生子二,长子良富,次子良贵 胡良富119世、忠钦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高宗乾隆13年-清宣宗道光10年(1748-1830) 妣康氏,生女二、妣陈氏,生子三,长子廷选,次子廷舜,三子廷芳,生女二 胡廷芳120世、良富公三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高宗乾隆60年-清宣宗道光15年 1795-1835) 妣何氏,生子三,长子启勋,次子启清,三子启迪 胡启迪121世、胡廷芳三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清宣宗道光6年-清穆宗同治11年 1826-1872)寿47 妣汪氏,生子五,长明煜,次明昌,三明吉,四明荣,五明华 胡明煜122世、启迪公长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宣宗道光25年-清德宗光绪18年 1845-1892) 妣何氏,生子五,长承昭,次承穆,三子承階,四子承顺,五子承新 胡承顺123世、明煜公四子 居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 清德宗光绪12年-1970年 寿85,妣朱氏,继妣张廉贞,生五子,长子先宇,次子先朋,三子先星,四子先愷,五子先伦 胡公启超(号海峰)重修家谱时议将旧谱后十字“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改为“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由此形成启超氏序: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为了后面的字派统一有序,启超公又增订了六十个字辈,即海峰增订六十字:宗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文昌基,必有吉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春。(希我族人,依胡辈取名,高辈晚辈,辈份分明) 114、胡世福(114世、应奎公长子、入常家塜,后裔支系为福公后裔) 1572-1652年(明神宗6年-清顺治壬辰年) 从永州迁居于衡州府衡阳县之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湾,置業住居之 寿73,生子胡国柳 弟世俸居永州零陵县后人入川居虎跳山、之顺珸、顺瑕、其母入川、弟世禄居楚后无考、 115、胡国柳(115世、世福公子) 1543年-*(明嘉靖葵卯年十二月二十六-甲寅年五月初七丑时) 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土地大王祠下,地名石凹牛屎塘而家居之 妣生卒失考、生兴鹏、兴鸣 国柳公因先父迁移年少,谱牒未携,字派已忘。而后起绵绵,代非一代、人不一人,无有字派,恐从后无稽,将以同支为不宗矣,其派有兴宗祖朝廷永吉者。国柳公忘派后之所增也。迨后又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土地大王祠下,地名石凹牛屎塘而家居之。三传至兴鸣公,闻蜀川兵戈已寝,弟兄商议,始迁顺郡广安州之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又闻郡之仪邑,俗美风清,遂去彼来此,而置业于常家堟。越四代忽遭兵燹,旧谱复失,乱靖后滨公商于族乃录草谱以志之,且以派字将完,又增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十字以贻于后。同治庚午年,永和永斗永沛永政等,值俸公嫡孙启超重修谱牒,溯其本源,虽有永州、衡州之别,而实应奎公之一脉也。筹及派字无几,后数字尤艰于命名,且字派各别,势必昧一本为不宗,因议改滨公所增之派,从启超君所衍之派,彼派已至先字,余派亦及文字。公议即于先字派合之,切不可以府有永衡之异,来有先后之殊,而或妄为訾议也。兹特揭其颠末,以晓后起,庶世远年湮,字派无差,尊卑有序,后生辈共遵新定六十字派,以为命名之据,则百代之下,皆朗若列眉,无帝虎之或混矣,谨将旧派与新定之派并录于左。 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庆(此五字未终,故后有世吉二派,阅谱者其谅之)。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以上十派国柳公增定)。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滨公录谱时所增之派值修谱公议改合)。文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增定新派六十字为:宗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尔昌基,必有瑞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亨。 (注:由于胡启超增定新派六十字中有两字,即第13字“文”和第18字“吉”与常家塜胡氏原有字派相同,故常家塜胡氏修谱应用胡启超增定新派六十字时将“文”改为“尔”、“吉”改为“瑞”) 大清同治九年庚午仲秋上浣合族序订 敬斋吉礼书 国柳公长子胡兴鹏 号善甫,妣刘氏,生于甲申年卒于康熙58年,生宗泰宗凤 116、胡兴鸣(116世、国柳公次子)入川始祖 1657-1728年(清顺治丁酉年-雍正戊申年) 湖广迁广安继迁常家塜 始迁顺郡广安州之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又闻郡之仪邑,俗美风清遂去彼来此,而置业于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胡国柳之子兴鸣公迁广安州,重新议定字派: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胡兴鸣为常家塜系入川始祖:胡兴鸣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从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先落业于顺庆府广安州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后才迁居顺庆府仪陇县常家塜。 寿72,号和甫,妣傅氏,生胡宗蓁,胡宗英,胡宗葵 117、胡宗英(117世、兴鸣公次子) 1693-1735年(年康熙癸酉年-雍正乙卯年)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43,号伯玉,妣彭氏,生胡祖儒、胡祖胜、胡祖承、胡祖樑、女三 118、胡祖胜(118世、宗英公次子) 1723-1784年(年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十六日-乾隆四十九年甲寅三月十一日)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70,妣龚氏,生胡朝清、胡朝海、胡朝滨、胡朝洪、 119、胡朝清(119世、祖胜公长子) 1736 -1815年(生于乾隆甲戌年十月十九日-嘉庆乙亥年二月二十三)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寿62,妣陈氏和刘氏,陈生胡廷瑞,刘生胡廷琏,女二
清公本记:溯公生平素性朴诚与世无许与人无争孝友仁慈悉本性成中年好佛茹青念经六十二彼岸克登和也晚谨志所闻
120、胡廷瑞(120世、朝清公子) 1777-1835年(乾隆丁酉年七月十七-道光乙未年六月初八)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妣潘氏,生胡永和 121、胡永和(121世、廷瑞公子) 1817年-*年(嘉庆丁丑年四月十七)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号厚之、妣陈氏,马氏,陈氏生子胡吉祥,马氏无出 122胡吉祥(122世、永和公子) 1836年-*(生道光十六年) 居川北顺庆府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 永和子一,号瑞亭,妣张氏,生于丙申年十一月初四,生文英、胡文兴,胡文谟,胡文诰,胡文典 123、胡文诰(123世、吉祥公四子) 1866 -1960年(生于同治5年丙寅年11月24 -60年代) 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 妣马氏,生胡先朗、胡先舜、胡先禹、
124、胡先禹(124世、文诰公子三) 1906 -1958年(清光绪32年丙午年-大概1958) 居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 先禹公生子较多、早年因为时局南充境内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在其它地方还生有孩子已无从稽考、在六子昭和8岁时去世、卒葬大水三队、妣马氏,生于清光绪丙午年农历2月24、卒年70年代末、生胡昭柱、胡昭贵、胡昭政、胡昭芳、胡昭建、胡昭庭、胡昭和 125、胡昭和(125世、先禹公六子) 生于共和国公元1950年6月16日、 仪陇檬垭迁成都新都区斑竹园镇 生于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时兴隆公社)大水村、排行6、兄弟中唯一生于解放后(1950)、早年文革中生产队当小管理、80到90年代管理生产队强电、懂周易风水丧葬看相之术,师从彭时熙、村里的支客师和村里的婚丧嫁取主持、后以风水师为职业多年、南充境内政坛及百姓中远近闻名、2011年随子女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水韵兰亭养老、妻张菊英、1953年农历3月21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三蛟镇、三姐妹、 早年3岁时父母吵架母轻生父坐劳此后无音讯,幼年随叔伯长大,清苦、文化2年级能认很多汉字、70年代结婚、育3子、体健、但在2011年成都军区总医院查出患癌已晚期、并是最严重阶段,将不久于人世,后未做化疗回家静养、在丈夫悉心照料下久病成医已活过5个年头!2017年6月去世。生子、胡盛辉、女二胡琼华、胡蓉珍 126、胡盛辉(126世、昭和公子) 也就是本文作者啦 生于1981年2月28日、 仪陇檬垭迁成都市高新西区 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出生,成都市高新西区定居、1981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檬垭乡大水村、家中幼子、1997年16岁外出西安务工、1997年6月重庆学制冷设备维修、1998-2000年眉山彭山区读中专、2000年分配至成都一家港资企业工作、2003年入成都王府井工作、2005年西安创业失败返蓉继续创业失败、2006-2007年四处打工、2009年继创业、2007年结婚 127、胡熙洁(127世、盛辉女 ) 生于2009年10月25日、成都彭州市 随母籍成都市彭州市, 还是个小学生一枚
世代 | 名 | 生卒年代 | 生居 | |
周 河南淮阳|3代|约106年 山东济南|8代|约169年 河南鲁山|9代|约270年 仁怀县|12代|约298年 | ||||
1世 | 胡公满 | 前1067 -前986 | 〔河南〕陈州(淮阳) | |
2世 | 陈季夷 | 前1045 -前978 | 〔河南〕陈州(淮阳) | |
3世 | 胡仲惠 | 前1020-前961 | 〔河南〕陈州(淮阳) | |
4世 | 胡逸 | 前1004-前949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5世 | 胡延 | 前990-前900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6世 | 胡熺 | 前969-前917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7世 | 胡琳 | 前949-前892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8世 | 胡蒙戎 | 前928-前869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9世 | 胡希仲 | 前904-前838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0世 | 胡敦庞 | 前880-前814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1世 | 胡雅 | 前852-前740 | 〔山东〕枥城(济南历城区) | |
12世 | 胡确 | 前835-前776 | 〔河南〕枥城迁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3世 | 胡燧 | 前818-前741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4世 | 胡明视 | 前799 -前72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5世 | 胡倡顺 | 前779 -前720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6世 | 胡定超 | 前746 -前68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7世 | 胡始项 | 前720 -前641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8世 | 胡瑜镜 | 前679-前602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19世 | 胡聪 | 前653-前615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20世 | 胡楚 | 前627-前565 | 〔河南〕居鲁州(河南鲁山县)文山 | |
21世 | 胡廷献 | 前612-前548 | 鲁州迁海州族山 | |
22世 | 胡梁木 | 前593-前541 | 海州迁仁怀县笔头岺 | |
23世 | 胡万年 | 前567-前492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4世 | 胡宾居 | 前548-前468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5世 | 胡隗 | 前519-前474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6世 | 胡盤 | 前493-前415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7世 | 胡伶 | 前468-前405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8世 | 胡夷 | 前451-前402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29世 | 胡齐艺 | 前421-前340 | 居仁怀县笔头岺 | |
30世 | 胡步 | 前401-前310 | 居仁怀 | |
31世 | 胡稼书 | 前358-前299 | 居仁怀 | |
32世 | 胡虞祀 | 前339-前264 | 居仁怀 | |
33世 | 满文钦 | 前314-前206 | 居仁怀 | |
34世 | 满强卫 | 前295-前208 | 〔江西〕仁怀迁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35世 | 满晖 | 前273-前206 | 〔江西〕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秦|江西九江|4代|约71年 | ||||
36世 | 胡德臣 | 前248-前190 | 〔江西〕居江州(今九江市)石鼓寺 | |
37世 | 胡大成 | 前224-前155 | 〔甘肃〕江州(今九江市)迁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太乙山 | |
汉|成都邛崃|5代|约103年 江西南昌|4代|约77年 | ||||
38世 | 胡仲晖 | 前197-前136 | 〔甘肃〕泾州(今甘肃泾川北)迁临涇龙山(今甘肃镇原县) | |
39世 | 胡安 | 前177-前106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0世 | 胡衡 | 前157-前89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1世 | 胡朝会 | 前136-前74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2世 | 胡芮 | 前115-前58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3世 | 胡荣 | 前95-前36 、 | 〔四川〕居临州白鹤山(今成都邛崃临邛白鹤山) | |
44世 | 胡顺臣 | 前74-前17 | 临邛迁凤翔鸡山 | |
45世 | 胡肫仁 | 前53-12 | 居凤翔鸡山 | |
46世 | 胡闵 | 居凤翔鸡山 | ||
47世 | 胡恭 | 前13-40 | 居凤翔鸡山 | |
48世 | 胡方贤 | 9-71 | 〔江西〕凤翔迁豫章(今南昌)檬垭 | |
49世 | 胡烈 | 25-91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0世 | 胡寭德 | 46-110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1世 | 胡仲舒 | 67-132、 | 〔江西〕豫章(今南昌)檬垭 | |
52世 | 胡正 | 86-191 | 〔湖北〕迁居襄阳 | |
53世 | 胡广 | 105-182 | 〔湖北〕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 | |
54世 | 胡永年 | 130-187 | ||
55世 | 胡茂忠 | 184-218 | ||
56世 | 胡勃 | 179-250 | 〔安徽〕襄阳迁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 | |
57世 | 胡质 | 199-248 | 〔安徽〕寿州迁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58世 | 胡贤 | 224-280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59世 | 胡继威 | 251-328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晋|安徽寿县|4代|约63年 山西朔城|4代|约114年 | ||||
60世 | 胡智 | 280-336 | 〔安徽〕居寿春坞乐(今安徽寿县) | |
61世 | 胡钦明 | 309-376 | 〔安徽〕居寿春坞乐 | |
62世 | 胡逊 | 242-411 | 〔湖北〕寿村迁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 | |
63世 | 胡志远 | 361-428 | 自夏口迁江州岳山 | |
64世 | 尉迟穆 | 391-457 | ||
65世 | 尉迟仁 | 429-496 | ||
66世 | 尉迟延寿 | 457-540 | ||
67世 | 尉迟亮 | 486-558 | 〔山西〕江州迁朔平马邑铁山桥(今山西朔城区) | |
68世 | 尉迟彦 | 526-611 | 〔山西〕自马邑迁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 |
69世 | 尉迟泰 | 558-636 | 〔山西〕居将军堡(今山西朔城区) | |
70世 | 尉迟敬德 | 585-658 | 〔山西〕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 |
71世 | 胡演 | 600-665 | 隋 | |
72世 | 胡元礼 | 616-628 | ||
唐|江夏鳌山|4代|约75年 安南羌山|5代|约140年 湖北麻城|3代|约63年 | ||||
73世 | 胡楚宾 | 631-697 | 迁怀安(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印盒山 | |
74世 | 胡澄清 | 647-702 | 迁江夏鳌山 | |
75世 | 胡坚 | 667-749 | 居江夏鳌山 | |
76世 | 胡照临 | 688-760 | 居江夏鳌山 | |
77世 | 胡恪 | 705-797 | 居江夏鳌山 | |
78世 | 胡锷 | 722-788 | 迁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 | |
79世 | 胡易之 | 742-839 | 迁安南羌山 | |
80世 | 胡尚宜 | 759-855 | 迁安南羌山 | |
81世 | 胡渊 | 775-844 | 居安南羌山 | |
82世 | 胡长春 | 792-865 | 居安南羌山 | |
83世 | 胡泰安 | 809-883 | 居安南羌山 | |
84世 | 胡斐然 | 830-888 | 居安南羌山 | |
85世 | 胡炳灵 | 854-924 | 居安南羌山 | |
86世 | 胡登云 | 882-975 | 〔湖北〕迁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7世 | 胡泌 | 901-982 | 〔湖北〕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8世 | 胡温良 | 921-986 | 〔湖北〕居湖北麻城县马铃道 | |
89世 | 胡云程 | 945-1032 | 〔江苏〕迁金陵(南京),再迁长沙 | |
90世 | 胡霸 | 990-1062 | 〔江西〕迁江西庐陵吉州芗城(吉安值夏镇) | |
宋|江西吉安|21代|约524年 | ||||
91世 | 胡胜 | 1006-1094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2世 | 胡琏 | 1031-1101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3世 | 胡恺 | 1054-1137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4世 | 胡载 | 1076-1184 | 〔江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 | |
95世 | 胡铨 | 1120-1180 | 〔江西〕迁吉安芙蓉山 | |
96世 | 胡泳 | 1129-1202 | 〔江苏〕迁镇江(今属江苏) | |
97世 | 胡诚 | 1150-1222 | ||
98世 | 胡正己 | 1175-1253 | 〔江西〕江西吉安 | |
99世 | 胡家兴 | 1195-1272 | 〔陕西〕迁陕西南郑 | |
100世 | 胡永畅 | 1218-1302 | 〔陕西〕居陕西南郑 | |
101世 | 胡应隆 | 1240-1307 | 〔陕西〕迁陕西洵阳县 | |
102世 | 胡兴义 | 1263-1331 | 〔江西〕迁江西吉安府水大洲 | |
元 | ||||
103世 | 胡全孝 | 1288-1360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4世 | 胡友信 | 1317-1377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5世 | 胡重 | 1342-1413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明湖南永州|3代|约58年年 湖南衡州|3代|约160年 | ||||
106世 | 胡朝良 | 1384-145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7世 | 胡廷彦 | 1411-147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8世 | 胡成化 | 1438-1497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09世 | 胡平表 | 1465-1528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10世 | 胡能明 | 1487-1562 | 〔江西〕居吉安府太和县庆公里牛头坝 | |
111世 | 胡继善 | 1514-1597 | 〔湖南〕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 |
112世 | 胡述德 | 1538-1601 | 〔湖南〕居永州谭塘里(流塘、岭头,王娘祠) | |
113世 | 胡应奎 | 1554-1631 | 〔湖南〕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 |
114世 | 胡世福 | 1572-1652 | 〔湖南〕从永州迁衡州府衡阳县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湾 | |
115世 | 胡国柳 | 1543-不详 | 〔湖南〕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石凹牛屎塘 | |
清 四川仪陇|11代|约292年 | ||||
116世 | 胡兴鸣 | 1657 -1728 | 〔四川〕迁广安州继迁顺庆府仪陇常家塜 | |
117世 | 胡宗英 | 1693-173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18世 | 胡祖胜 | 1723-1784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19世 | 胡朝清 | 1736 -181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0世 | 胡廷瑞 | 1777-1835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1世 | 胡永和 | 1817-不详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2世 | 胡吉祥 | 1836-不详 | 〔四川〕居仪陇常家塜 | |
123世 | 胡文诰 | 1866 -1960 | 〔四川〕居仪陇大水村 | |
民国 | ||||
124世 | 胡先禹 | 1906 -1958 | 〔四川〕居仪陇兴隆场大水村 | |
共和国 | ||||
125世 | 胡昭和 | 1950 出生 | 〔四川〕从仪陇县迁成都市新都区 | |
126世 | 胡盛辉 | 1981年生 | 〔四川〕从仪陇县迁成都市高新西区 | |
注:居住年份为大约且为本支世系下传、实际世系迁居后另有很多子孙在当在居住 | ||||
胡氏一家、源远流长、上溯远古、三皇五帝、舜帝后裔、始祖满公、
香火鼎盛、相传至今、胡氏宗亲、四海为家、不忘先贤,
珍惜宗情、胡氏亲友、坦诚以待、与时并进、共创辉煌、聚首连连、
共叙宗谊、和睦共处、代代相传、祖德传芳、人才辈出,胡氏族人、
迈步前进、胡氏族人、迈步前进。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编辑 / °ShineBloom|时光 江湖见.江湖散 青山有幸会,此去可无期 赠君白马与长剑,皆做风雪客 饮尽杯中酒 江湖见,江湖散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 握得越紧,压力越大, 流速越快,失去的也越多。 学会放手,甘愿舍弃, 才能真正的得到。 得与失是相对的, 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 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 凡事看淡、想开, 一切随缘、随心;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人一旦聪明,很多事就看的透彻, 也就失去了快乐。 关注胡盛辉个人公众号 ▼搜看更多文章 SHINEBLOOM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 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 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 心本不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 心态安好,幸福常存。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 再伟大的梦想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 梦想的终点虽然可能看上去还是那么遥远, 但你需要一步步向前走。 当某天回头望, 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完了很多路程。 人生总是在前行, 那些所有你以为过不去的过去, 最后都留在了最后; 有时候,我们并非走出了伤痛, 不过是学会了带着伤痛继续生活。 真正的陪伴,经得起坎坷,经得起平淡。 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 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每天都会想念的人。 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即便在一起要吃很多苦头,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生活的苦,会随光阴淡去。 但失去挚爱的疼痛,时间也无法洗涤。 多年后仍能让你心痛的,是当年轻易放弃的真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尽人事,听天命。 无愧于心,不惑于情。 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唯有心安理得方得极乐世界! 做好人,行好事,存好心,说好话!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所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 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凡事看淡点看开些,顺其自然,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 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耐心点,坚强点,总有一天, 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 有时候真的努力后, 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在一切变好之前, 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 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 所以耐心点,给好运一点时间。 今天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你羡慕别人的幸福, 却不知别人真情实意的付出。 你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自由, 却不知道他为这份自由付出的东西。 一切都有代价,无论是财富,事业,爱情 所以不必羡慕,生活不在别处, 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别人对你说的话,做的事, 从来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 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你原谅别人, 只是因为你还想把他们留在你的生活里。 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是你学会了“表达”而是学会了“咽下” 一段路,走了很久, 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 一件事,想了很久, 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 一些人,交了很久, 却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 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 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 上善若水; 处下不争;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淡泊恬适; 明心立志;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厚积薄发; 以柔克刚;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戒骄祛躁; 平等待人; 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心诚则灵; 唯德感天;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不会因为过往的回忆牵动自己,陷入痛苦或甜蜜。也不用考虑眼下所做的一切是否左右今后的人生。活在当下,不论曾经、现在、将来是何种角色,做好该做的事,活在当下,就变得简单 不要被心情好与坏而乱作决定,不要用情太深而无法自拔,对于将来,不要恐惧,对于过往的事,不要总是念念叨叨,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么,你会过的很快乐。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