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月星村 643012.nync.com 欢迎您!
四川残联 昨天
12月16日下午,由四川省社科院、省作协、省残联、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经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残疾人作家杨嘉利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姚乐野,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四川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邓子强,四川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军,四川日报总编辑助理、专职编委姜明,成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陈海泉,四川经济日报社长、总编辑李银昭等悉数出席研讨会。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 残疾作家杨嘉利的故事 图为杨嘉利 杨嘉利今年48岁,半岁的时候,一场持续数天的高烧后,医生说由此造成的脑神经损伤将使他落下终身残疾。从此,他的双手果然不能自由伸屈;嘴斜了,失去了准确的发音;6岁多时才开始蹒跚学步,一瘸一拐……他不能正常走路,没有健全的双手,说话少有人听得懂。 杨嘉利——《彼岸花开》 杨嘉利代表作 《重生们》和《彼岸花》 没有上过学的杨嘉利受张海迪影响踏上了自学之路。18岁那年,杨嘉利开始带着自己的文稿到四川省作协投稿。 三十多年来,靠着自学识字看书,他写作发表各类新闻、文学作品多篇。诗集《花季雨季》获得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曾两次获得成都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出版的诗集《彼岸花》获广泛好评。2018年10月,出版纪实散文集《重生门》。 这一切离不开杨嘉利自身的努力 更离不开社会对他源源不断的帮助 杨嘉利新出版的作品《重生门》以66名与他生命中有过交集的人物为写作点,讲述了他和这些人物的感人故事。这些人中,又多以文学界、新闻界人士为主。 关于这一点,从杨嘉利的书中就能看出来,《重生门》中的大部分人物,是四川各大报刊的编辑记者。从18岁开始,杨嘉利拖着病体,摇摇晃晃地穿梭于四川各大报刊编辑部之间,行动不便,却乐此不疲,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稿子发表了他才可能获得一点可怜的稿费收入。他跑遍了几乎所有的编辑部,以自己的执着、真诚,和不断提高的写作水平,让许多编辑记者成为了他交往至今的朋友。 四川经济日报社的李银昭,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专门送给他一个采访机,解决了他记录不便的大问题,这个采访机伴随了他十多年;后来李银昭当总编辑了,正式聘任杨嘉利为报社的副刊编辑,让他现在的日常生活和今后的退休生活有了基本经济保障。 更多的编辑则在各自的岗位上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星星》诗刊原编辑孙建军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耐心指导,还推荐他认识其他报刊的编辑;华西都市报社原特稿部主任许佳多年悉心指导他采写特稿,还让他将自己的成长过程写成《感恩之旅》,在报上连载…… 李后强,著名学者、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几个月前听说杨嘉利要出版新书《重生门》,在没有见过杨嘉利的情况下,欣然同意为之作序。 当天在现场致答谢词时,因为激动,杨嘉利本就残疾的手抖动得特别厉害,但思路十分清晰:感谢各位老师、朋友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来到这里,过去的几十年人生是亲友们同我一起创造的,《重生门》是一本感恩之书,它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就是书中出现和没有出现、多年来关心支持我的所有朋友! 在研讨会最后,四川省社科院聘请杨嘉利担任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生学院特约辅导员,并拟与省残联共同开展残疾人成才案例专项课题研究,聘请杨嘉利担任课题组成员。 杨嘉利通过自己的努力 感染了很多人 他带给我们许多 也祝愿今后的路 他能走得更远更好